3.1.2 色彩

3.1.2 色彩

色彩是人的眼睛受可见光作用对物体产生的一种视觉反应。物体的色彩与光源色和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不同的光源色可以使同一受光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为原色,原色不能通过其他色彩的混合产生,其他的色彩可以通过原色的混合产生。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色,三原色不同比例的组合,可以得到所有的光色:颜料三原色是指品红、黄、青三色,它们之间的混合可以得到所有的颜料色,如图3.9所示。光色的混合,如蓝色与黄色的混合产生白色,称为相加混色法。颜料的色彩混合与此有较大的差异,因颜料本身并不发光,只能吸收或反射一些色光,当黄色与蓝色颜料混合时,在白光的照射下,其中的蓝色光和红色光被吸收,因此呈现绿色,所以颜料的混合被称为相减混色法。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色彩称为间色,也称第二次色,光的三间色是品红、黄、青三色,颜料三间色是橙色、绿色与紫色三色。原色与间色的混合就构成了复色,也称第三次色。

图3.9 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任何色彩都包含色相、明度和纯度三要素,如图3.10所示。色相也叫色别,是每种色彩的名称,如橄榄绿、柠檬黄、翠绿等。色相是色彩的符号和象征,光学以色彩的波长来区分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同一种颜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会呈现明暗、深浅的差异,不同的色彩之间,也有一个明度问题,如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中,黄色最亮,蓝色较暗,其他处于亮暗之间。纯度即颜色的纯粹程度,指各种色彩中包含单种标准色的成分多少。在调色时,如加入黑、白、灰或调成复色时即可降低该色的纯度,同时,明度也受其影响。在色彩学上,通常用平面的色环或三维的色立体,如图3.11所示。表示色彩的秩序和相互关系。从色环和色立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色彩的色相、明度与纯度的变化。色环上某一色彩正对面的色彩是它的对比色,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蓝色与橙色等,对比色的加入,可以降低色彩的纯度。

图3.10 色相、明度和纯度

图3.11 蒙赛尔色立体

每一种色彩都有其冷暖倾向,即色彩的色性。冷暖本来是人体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触觉,但日常生活中的冷暖经历与色彩之间形成了下意识的心理联系。如红、黄、橙等色为暖色,蓝、蓝绿等色为冷色,绿、紫等色为中性色。色彩的冷暖的确能够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如在青灰色与红彩色两种工作场地,相同劳动强度,相同温度,工作人员的冷暖感觉大不相同。但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色彩所引起的视觉上的冷暖程度不仅取决于这一色彩,还取决于与它相对比的其他色彩,如图3.12所示。即使是属于暖色的黄色,如果明度很高,而它旁边属于冷色的蓝色明度较低,纯度较高,黄色就会显得更冷。

图3.12 色彩的对比

一般来说,色彩不能独立地存在,一种色彩的周围,总有其他的色彩,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对视觉构成刺激。色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色彩对比减弱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走向了色彩调和。在色彩的运用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两种手段。色彩的对比包括色彩之间深浅、明暗、冷暖、多少的对比。深浅的对比指的是色彩明度之间的对比,如深红对浅黄、深红对浅红、深灰对浅红等。明暗对比指的是色彩纯度间的对比,如暗红对亮红、暗红对亮蓝等。冷暖对比指的是冷色与暖色的对比,如黄色对蓝色、亮蓝对灰浅黄等。多少对比指的是一种色彩与另一种色彩量的对比,通常是一种色彩占主导地位。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可以使色彩显示出节奏与韵律,也使色彩寓于统一与变化之中,因此色彩语言显得更加富有变化,更有魅力,更具美感,如图3.13所示。

图3.13 利用色彩关系制作的海报

人们对色彩的感知,会受到其生活经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目前有很多色彩的研究著作,常常用调查统计数据来显示人们对色彩的感知结果,如对色彩的好恶、色彩的联想作用,如图3.14所示。色彩的情感特征等。诚然,这种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实际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理状态之下,都会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反应,更不要说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引起的差异性了。设计师如果要以色彩表现获得成功,就必须对所谓的调查统计结果保持高度警惕,应该深入调查设计消费者对色彩的感知结果。

图3.14 色彩与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