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功能与形式的虚化

5.1 功能与形式的虚化

在传统社会里,一般来讲,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人造物的功能负载在物质(质料)形式之上。实用的功能与实体的质料形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对应关系,功能必须在质料形式中得以体现,而从质料形式上,也能够轻易地发现物品的功能究竟适用于什么,或者如何使用。例如刀与剑,从其形制上,一下子就能够辨认出它们不同的实用功能,如图5.1所示。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就会突出强调物质的功能特征。当然,正如前文所言,设计仍然会牵涉非物质性,但这种非物质性特征则体现为人造物上所传载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图5.1 刀具

在今天的非物质社会,非物质性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的全新特征。一个重大的转变是,传统物质(质料)形式的存在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出现脱离。从质料形式上,已经完全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了。

例如电脑文件的复制,虽然是电脑的各种硬件等物质(质料) 支撑着它,使它成为可能,就像传统的抄写、印刷等复制形式需要笔墨、印刷设备、纸张等物质材料一样,但作为功能的复制已经成为“后台”操作,电脑显示器上显示的只是文件传送的一个“虛像”,如图5.2所示。最终的物质性的文字、图片及其负载物也都变成为一种非物质的、虚拟的形式,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虚拟的过程与结果,只是对人的“服务”,复制成为一种纯粹的功能或“超功能”。作为实体的质料形式显然与功能“无关”(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真正与功能相应的形式,则变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的东西,再也不像作为实体的质料形式一样依据具体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物理属性将其标志出来。

图5.2 电脑文件传输

也许,无论是传统的社会,还是今天的非物质社会,人们都还有着对功能的共同需求,但是,功能与形式的虚化,正在促使设计从对物质性特征的强调中走出,而越来越接近纯精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