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国家祭祀史稿》简介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这本书是由田天创作的,《秦汉国家祭祀史稿》共有64章节
1
前折页
田天1984年生于山东青岛,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历史、思想史和出土文献的研...
2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学术委员会
本丛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 面向海内外学界, 专诚征集中国中青年学人的 优秀学术专著(含海外留学生)。 · 本丛书意在推动中华人文科学与 社会科学的发展进...
3
目录
...
4
图表目录
图1.1 鸾亭山遗址F3第五组玉器中的玉人 图1.2 鸾亭山遗址F3第五组玉器 图1.3 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秦代玉人 图1.4 联志村出土玉人 图1.5 台北故...
5
绪论
身处祭祀活动渐已远离日常的时代,藉由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回溯古代祭祀,难免隔膜。隔膜最甚之处或在于,并非不能理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涵义,却很难真正对祭祀在古...
6
第1章 禋祀万灵:秦代的国家祭祀
秦统一六国,首次建立起古代中国统一王朝的国家祭祀体系。秦的国家祭祀有两个主要特征:其一,以名为祠、畤的神祠为主要祭祀对象;其二,祭祀对象地理分布广泛。司马迁叙作...
7
第一节 前帝国时期的秦人祭祀
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秦国国家祭祀占据了秦帝国祭祀的核心地位,也是秦用以整合他国祭祀、建构帝国国家祭祀的蓝本。西汉基本继承了秦的祭祀体系,雍四畤、陈宝祠等重要祭祀也...
8
一、秦诸畤的成立及其性质
雍城曾为秦国都城,也是秦人的祭祀中心。雍四畤,是秦人在春秋战国数百年间逐步设立的四个祭祀场所。战国秦及秦帝国的国家祭祀均以雍四畤级别最高。除雍四畤外,秦人以“畤...
9
二、陈宝与怒特
(一)陈宝、怒特考 陈宝原是秦人特有的祭祀,地位尊崇。传说文公得陈宝,秦人因此称霸诸侯。西汉王朝继承了陈宝祭祀,直至西汉末年还以之为高级别国家祭祀。东汉以后,陈...
10
三、雍地诸祠与秦国祭祀的特征
除了雍四畤与陈宝祠外,雍地及其周边还聚集着其他大小神祠,值得逐一探讨。为了讨论全面,在进入雍地诸祠之前,先略谈秦人伏日祠祭之传统,即伏祠。 《史记·封禅书》云:...
11
第二节 帝国国家祭祀的建立
随着秦王朝的建立,首个统一王朝的国家祭祀体系也得以确立。秦的国家祭祀,主要本于故秦国制度,同时吸收关东新征服土地的祭祀对象与祭祀传统。秦始皇整合了不同来源的祭祀...
12
一、秦帝国的祭祀构成及其来源
秦帝国的祭祀对象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以雍为核心、分布密集的关中神祠;二、以齐地八主祠为主体的东方诸祠;三、以“华以西”“崤以东”为标准划分的名山大川祭祀。从地...
13
二、秦帝国的祭祀格局
秦人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不过,新被征服的东方领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都与故秦国大为不同。处于同一框架下的东方与故秦国祭祀,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一)秦故地...
14
第2章 从雍到云阳:西汉国家祭祀的建立
高祖五年(前202),经历了战乱的国家再次归于统一。刘邦再次入关不久,便开始恢复与建设国家祭祀。经过文帝时期结构与规格的调整,汉王朝国家祭祀在武帝朝进入大变革时...
15
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国家祭祀
...
16
一、高祖朝的重建
高祖元年(前206),刘邦平定雍地;二年,他收降赛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瑕丘申阳,击败韩王郑昌,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数郡,于关外置河南郡[1...
17
二、变革之始:五帝与文帝朝的祭祀改革
吕后当政时因循前朝,在祭祀事务上没有太大动作。文帝即位之初,致力于安抚东方诸侯和朝中老臣,未暇改制。《史记·孝文本纪》载,文帝“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抚诸侯四夷...
18
第二节 汉家制度:泰畤—后土祠的设立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对祭祀活动始终抱有巨大热情。西汉国家祭祀在武帝朝进入了最为兴盛、也变动最多的时代。元鼎年间,武帝接连设立了汾阴后土祠与甘泉泰畤。这两处祭祀场...
19
一、西汉的太一祭祀
“太一”之名先秦已有,不过,自秦至西汉武帝初,统一帝国的国家祭祀体系中并无太一神。元鼎初年,武帝接受谬忌[124]的建议,正式于长安东南郊设立太一坛,后又于谬忌...
20
二、汾阴后土祠祭祀及其意义
元鼎四年,武帝于汾阴立后土祠[232]。此后,后土成为汉家郊祭礼中的祭地之典。泰畤成立后,甘泉太一—汾阴后土渐成西汉王朝的最高祭祀,皇帝按时亲祭,与雍五畤更祠。...
21
第三节 云阳甘泉宫综考
甘泉宫位于今陕西省淳化县北甘泉山脚下,始建于秦,西汉沿用。汉武帝时,籍籍无盛名的甘泉宫一举成为离宫别馆中最为显赫者。武帝自元朔年间开始经营甘泉宫,元鼎五年,他将...
22
一、甘泉宫的兴起
汉甘泉宫位于左冯翊云阳县甘泉山下,其来由自古有两说:一说汉宫承秦甘泉宫而来;一说汉宫在秦林光宫的基础上改建,秦之甘泉宫在咸阳[276]。第二种看法以《汉书》颜注...
23
二、武帝朝的甘泉宫
武帝元鼎、元狩年间,对甘泉宫持续地大规模建设始发其端。甘泉宫一跃成为西汉最重要的宫室,集神圣与世俗的功能于一身。今试析而言之。 (一)御仙之馆:作为祭祀中心的甘...
24
三、甘泉宫的衰落
甘泉宫的兴盛自武帝朝始,至泰畤建立,甘泉宫之规模盛极一时。《汉书·扬雄传》曰[345]: 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崖、旁皇...
25
第四节 与天下为始:汉武帝时代的国家祭祀
在前文的基础上,本节将对武帝朝国家祭祀的格局、运转与内涵作一总结。从空间上看,武帝突破了以雍为唯一祭祀中心的秦人旧制,增设了泰畤—后土祠和泰山两大中心。几大祭祀...
26
一、武帝的巡行与祭祀中心
与秦始皇相似,武帝热衷巡行,在位五十五年,他的各类出游、巡行达三十余次。元封元年,武帝甚至整年在外巡游,未归长安。武帝巡行所及的范围,与秦始皇差相仿佛,但他出巡...
27
二、武帝朝国家祭祀变革的性质与背景
(一)汉家法式:武帝朝祭祀改革的内涵 元鼎五年(前112),可以看作武帝时代国家祭祀发展的转捩点。郊祭雍五畤曾是汉王朝的最高祭礼。武帝幸雍共10次,祠五畤9次[...
28
第3章 走向南郊:祭祀体系的重构
武帝在位期间,建构起巨大繁复的祭祀网络。昭帝幼年即位,壮年驾崩,并不热衷祭祀,武帝创设的诸多祭祀活动一时无人为继。宣帝效仿武帝故事,对祭祀有所整改,国家祭祀的运...
29
第一节 西汉国家祭祀的短暂定型
汉宣帝即位后,对国家祭祀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基本维持了武帝时代的神祠布局,也设立了一些新祠。同时,宣帝省并祭祀中心,东方地区的祭祀被弱化与边缘化。除泰畤—后土祠之...
30
一、宣帝朝的新祠
直至即位的第十二年,即元康四年(前62),宣帝方首次亲行祭祀,诏曰:“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余年,朕甚惧焉。”[1]次年(神爵元年),宣帝至泰畤、后土祠,亲举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