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几经拖延,终于到了不得不写后记的时候。必须要谈论自己,这件事让我紧张。
这本小书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前后约历两年。初次掌控如此长的篇幅,思路和行文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文字不够整齐。一些较早写作的章节,尤显滞涩。虽然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调整与改写,但基础毕竟是当时笔墨,难以弥补周全。然而缺憾本是世间常态,这也无可如何。
求学至今,得到过太多帮助。唐晓峰老师不仅在学业上予我指点,他的洞察力与决断力也不断帮助我摆脱困惑、予我勇气。自在李零老师指导下写作本科毕业论文以来,常得近聆教诲,在思路与眼界上受惠良多,研究兴趣也深受老师影响。刘乐贤老师严谨真诚,每在困难时刻施以援手,令我感念不已。陈苏镇老师在学业与生活上给我太多慷慨的帮助,论文写作中反复阅读陈老师的著作,所获匪浅。辛德勇、沈建华、张鸣、韩茂莉、赵化成、岳升阳诸位老师参加了论文的开题、预答辩与答辩,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北大中文系的老师们对我影响甚深,于我,中文系便是打开神奇世界的霍格沃茨。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健康的工作环境,让我常怀惕厉,思有所补。
这本小书能够出版,全赖师友襄助。本书蒙唐晓峰、李零、陈苏镇三位老师向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推荐。首都师范大学马保春老师绘制了两幅关键性的地图;北京大学陈志远博士翻译了漂亮的英文目录;京都大学海丹博士扫描了数篇重要的日文论文。在此深致谢意。当然,也要深深感谢哈佛-燕京学社与三联书店的资助与运作。
每思及师友待我之殷厚,既感幸运,又深觉惶恐。这种心情,难以形诸文字。后记的写作对我而言十分艰难,或许正因为此,愿今后能略有寸进,以补完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一切。
选择这个题目,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虽然难免疏失,但总算交出一份答案,完成了提给自己的问题。是时候继续往前走了,“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2013年11月21日
2014年6月28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