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后记
出版后记
当前,在海内外华人学者当中,一个呼声正在兴起——它在诉说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它在争辩中国学术文化的独立地位,它在呼喊中国优秀知识传统的复兴与鼎盛,它在日益清晰而明确地向人类表明:我们不但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中国建设成为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我们还要群策群力,力争使中国在21世纪变成真正的文明大国、思想大国和学术大国。
在这种令人鼓舞的气氛中,三联书店荣幸地得到海内外关心中国学术文化的朋友们的帮助,编辑出版这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以为华人学者们上述强劲吁求的一种记录,一个回应。
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些著名专家、教授应本店之邀,组成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完全独立地运作,负责审定书稿,并指导本店编辑部进行必要的工作。每一本专著书尾,均刊印推荐此书的专家评语。此种学术质量责任制度,将尽可能保证本丛书的学术品格。对于以季羡林教授为首的本丛书学术委员会的辛勤工作和高度责任心,我们深为钦佩并表谢意。
推动中国学术进步,促进国内学术自由,鼓励学界进取探索,是为三联书店之一贯宗旨。希望在中国日益开放、进步、繁盛的氛围中,在海内外学术机构、热心人士、学界先进的支持帮助下,更多地出版学术和文化精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一九九七年五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一至十六辑书目]
第一辑
01 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著
02 工业组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杨宏儒著
03 罗素与中国/冯崇义著
——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一次经历
04 《因明正理门论》研究/巫寿康著
05 论可能生活/赵汀阳著
06 法律的文化解释/梁治平编
07 台湾的忧郁/黎湘萍著
08 再登巴比伦塔/董小英著
——巴赫金与对话理论
第二辑
09 现象学及其效应/倪梁康著
——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
10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陈嘉映著
11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桑兵著
12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著
——鸦片战争再研究
13 境生象外/韩林德著
——华夏审美与艺术特征考察
14 代价论/郑也夫著
——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
15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刘慧英著
——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
16 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张广保著
第三辑
17 古代宗教与伦理/陈 来著
——儒家思想的根源
18 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何怀宏著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
19 语言与哲学/徐友渔 周国平 陈嘉映 尚 杰著
——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
20 爱默生和中国/钱满素著
——对个人主义的反思
21 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
22 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王振忠著
23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张祥龙著
——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
第四辑
24 人文困惑与反思/盛 宁著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
25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著
26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杨念群著
——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27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陈星灿著
28 心学之思/杨国荣著
——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29 绵延之维/丁 宁著
——走向艺术史哲学
30 历史哲学的重建/张西平著
——卢卡奇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第五辑
31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1902—1937)/黄育馥著
32 奎因哲学研究/陈 波著
——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
33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何怀宏著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34 稷下学研究/白 奚著
——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
35 传统与变迁/周晓虹著
——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36 神秘主义诗学/毛 峰著
第六辑
37 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李中清 王 丰著
38 古道西风/林梅村著
——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
39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李开元著
——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40 走进分析哲学/王 路著
41 选择·接受与疏离/王攸欣著
——王国维接受叔本华
朱光潜接受克罗齐 美学比较研究
42 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许子东著
——解读50篇“文革”小说
43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余 虹著
第七辑
44 正义的两面/慈继伟著
45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张一兵著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
46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张新颖著
47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
48 中国清真女寺史/水镜君 玛利亚·雅绍克著
49 法国戏剧百年(1880—1980)/宫宝荣著
50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应 星著
第八辑
51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著
52 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黄梅著
53 小说香港/赵稀方著
54 政治儒学/蒋 庆著
——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
55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丛日云著
——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56 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应奇著
第九辑
57 君子儒与诗教/俞志慧著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
58 良知学的展开/彭国翔著
——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
59 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王东杰著
——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
60 都市里的村庄/蓝宇蕴著
——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
61“诺斯”与拯救/张新樟著
——古代诺斯替主义的神话、哲学与精神修炼
第十辑
62 祖宗之法/邓小南著
——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63 草原与田园/韩茂莉著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
64 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王跃生著
——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
65 禅史钩沉/龚 隽著
——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
66 “国民作家”的立场/董炳月著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
67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程 巍著
——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
68 心智、知识与道德/马永翔著
——哈耶克的道德哲学及其基础研究
第十一辑
69 批判与实践/童世骏著
——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70 语言·身体·他者/杨大春著
——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
71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赵京华著
72 中庸的思想/陈 赟著
73 绝域与绝学/郭丽萍著
——清代中叶西北史地学研究
第十二辑
74 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周濂著
75 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张卫红著
76 郊庙之外/雷 闻著
——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77 德礼之间/郑 开著
——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
78 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张 源著
——《学衡》中的白璧德
79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王建革著
第十三辑
80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周保松著
81 救赎与自救/杨天宏著
——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82 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李奭学著
——明末耶稣会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
83 茶叶与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仲伟民著
84 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昝 涛著
——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
第十四辑
85 自由与教育/渠敬东 王 楠著
——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
86 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刘文瑾著
——他人的面容与“歌中之歌”
87 治政与事君/解 扬著
——吕坤《实政录》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88 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徐雁平著
89 隐秘的颠覆/唐文明著
——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
第十五辑
90 中国“诗史”传统/张 晖著
91 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董 玥著
92 柏拉图的本原学说/先 刚著
——基于未成文学说和对话录的研究
93 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诠释学进路/徐 冰著
94 公私辨: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陈乔见著
95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田 天著
第十六辑(即出)
96 辩护的政治/陈肖生著
——罗尔斯的公共辩护思想研究
97 慎独与诚意/高海波著
——刘蕺山哲学思想研究
98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郑少雄著
——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99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李文杰著
100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周雪光著
——一个组织学研究
第十七辑
新儒学义理要诠/方旭东著
南望:辽前期政治史/林 鹄著
追寻新共和/高 波著
——张东荪早期思想与活动研究(1886—1932)
迈克尔·赫茨菲尔德:学术传记/刘 珩著
第十八辑
“山中”的六朝史/魏 斌著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徐 畅著
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经典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研究/孙飞宇著
此疆尔界:“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章永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