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 古籍

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清]胡渭《禹贡锥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南宋]杨复《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012年

[清]秦蕙田《五礼通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黄以周《礼书通故》,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清]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东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清]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清]俞樾《群经平议》,《续修四库全书》第1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清]崔适《史记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

[清]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清]沈钦韩等《汉书疏证(外二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北齐]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唐]魏征等《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订补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东汉]荀悦《汉纪》,中华书局《两汉纪》本,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三国吴]韦昭注《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西汉]刘向辑录《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大唐开元礼》,影印《适园丛书》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明]何景明《雍大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李榕荫撰《华岳志》,“中国名山胜迹志”丛刊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谭其骧主编《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宋]洪适《隶释》,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石刻史料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清]孙诒让《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李零译注《司马法译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黄怀信《鹖冠子汇校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清]钱塘《淮南天文训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汉]董仲舒著,苏舆义证《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清]陈立《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东汉]应劭著,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东汉]应劭著,吴树平校释《风俗通义校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隋]虞世南撰《北堂书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唐]欧阳询编《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宋]王应麟《玉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

[隋]萧吉《五行大义》,《续修四库全书》第106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唐]瞿昙悉达等撰《开元占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搜神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晋]干宝著,李剑国辑校《新辑搜神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梁]萧统编,[唐]吕延济等注《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明]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二 考古报告及出土文献

邓淑苹主编《敬天格物:中国历代玉器导读》,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

国家文物局主编《2018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

——,《202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郑国祭祀遗址》,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刘云辉《陕西出土汉代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吕品编著《中岳汉三阙》,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晋都新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岳庙文物管理处编《西岳庙》,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

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办公室编《嵩山历史建筑群》,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汉礼制建筑遗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县文化局《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8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1期

韩伟、焦南峰《秦都雍城考古发掘研究综述》,《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合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东周祭祀遗址》,《文物》2005年第10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怀化市文物处、沅陵县博物馆《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辽宁绥中县石碑地秦汉宫城遗址1993—1995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0期

——,《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石碑地遗址的勘探与试掘》,《考古》1997年第10期

卢连成、杨满仓《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镈》,《文物》1978年第11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都羊子山土台遗址清理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第4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牛村古城晋国祭祀建筑遗址》,《考古》1988年第10期

——,《山西侯马西高东周祭祀遗址》,《文物》2003年第8期

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凤翔马家庄春秋秦一号建筑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5期

——,《陕西凤翔春秋秦国凌阴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3期

——,《秦都雍城钻探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

——,《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第2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县博物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院《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6期

王光永《凤翔县发现羽阳宫铜鼎》,《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1期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秦阿房宫遗址考古调查报告》,《文博》1998年第1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西安市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考古》2004年第4期

——,《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学报》2005年第2期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2004年甘肃礼县鸾亭山遗址发掘主要收获》,《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5期

早期秦文化考古联合课题组、赵化成、王辉《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早期秦文化考古联合课题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21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11期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11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汇观山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的发掘》,《考古》2000年第7期

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伍)》,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编《关沮秦汉墓简牍》,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望山楚简》,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九店楚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袭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孙慰祖、徐谷富《秦汉金文汇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三 专著

A

艾兰、汪涛、范毓周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C

陈剑《战国竹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先秦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国礼制史·秦汉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陈斯鹏《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D

董珊《简帛文献考释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日]渡辺信一郎著,徐冲译《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日中比较史的角度出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杜而未《中国古代宗教系统》,台北:学生书局,1977年

G

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高文《汉碑集释》,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日]工藤元男著,[日]广濑薰雄、曹峰译《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H

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J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金德建《司马迁所见书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

井上聪《先秦阴阳五行》,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K

康乐《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台北:稻禾出版社,1995年

L

雷闻《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李家浩《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零《中国方术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

——,《中国方术续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

——,《入山与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梁云《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考古学的视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林富士《汉代的巫者》,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

林富士、傅飞岚主编《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日]林巳奈夫著,常耀华等译《神与兽的纹样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凌纯声《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7年

刘俊文主编,黄金山、孔繁敏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三卷《上古秦汉》,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刘起釪《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刘瑞《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陆思贤《神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逯耀东《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吕静《春秋盟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吕思勉、童书业编《古史辨》第七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吕亚虎《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P

蒲慕州《追寻一己之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Q

钱宝琮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年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钱玄、钱兴奇《三礼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

R

饶宗颐《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任铭善《礼记目录后案》,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

S

史党社《秦祭祀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

宋华强《新蔡葛陵楚简初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T

唐晓峰《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汤贵仁《泰山封禅与祭祀》,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田静《秦史研究论著目录》,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滕铭予《秦文化:从封国到帝国的考古学观察》,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年

[日]藤田胜久著,曹峰、[日]广濑薰雄译《〈史记〉战国史料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W

王柏中《神灵世界:秩序的构建与仪式的象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王锷《〈礼记〉成书考》,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王国维《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睿《“八主”祭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

王睿、林仙庭、聂政主编《八主祭祀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王学理《秦都咸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王学理主编《秦物质文化史》,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

王学理、梁云《秦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王艺《王莽改制新证》,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5年

[美]巫鸿著,郑岩、王睿编,郑岩等译《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美]巫鸿著,郑岩、李清泉译《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乌以风编著《天柱山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

X

[日]西嶋定生著,武尚清译《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辛德勇《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旧史舆地文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邢文编译《郭店老子与太一生水》,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邢义田《今尘集:秦汉时代的简牍、画像与文化流播》,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徐卫民《秦都城研究》,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徐兴无《刘向评传(附刘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W

魏建震《先秦社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Y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晏昌贵《巫鬼与淫祀——楚简所见方术宗教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杨天宇《郑玄三礼注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杨英《祈望和谐——周秦两汉王朝祭礼的演进及其规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姚生民《甘泉宫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著,晏可佳、姚蓓琴译《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著,晏可佳译《宗教思想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游琪、刘锡诚主编《山岳与象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俞伟超《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论先秦两汉的单——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Z

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四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明堂制度源流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钟宗宪《先秦两汉文化的侧面研究》,台北:知书房出版社,2005年

周勋初《九歌新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周振鹤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日]佐竹靖彦主编《殷周秦汉史学的基本问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四 论文

C

晁福林《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

陈苏镇《汉初王国制度考述》,《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程龙《论秦始皇灵柩何以经九原归咸阳》,转引自辛德勇《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

D

段连勤《关于夷族的西迁和秦嬴的起源地、族属问题》,《秦文化论丛》第1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

G

甘怀真《秦汉的天下政体——以郊祀礼改革为中心》,《新史学》第十六卷第四期,2005年12月

——,《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九辑,2010年6月

——,《中国中古郊祀礼的源流与特质》,余欣主编《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高明士《皇帝制度下的庙制系统——以秦汉至隋唐作为考察中心》,《中国传统政治与教育》下篇,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日]工藤元男《从九店楚简〈告武夷〉看〈日书〉之成立》,《简帛》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郭津嵩《公孙卿述黄帝故事与汉武帝封禅改制》,《历史研究》2021年第2期。

——,《太初改历始末考》,“文以成政: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大学,2021年10月

H

韩伟《马家庄秦宗庙建筑制度研究》,《文物》1985年第2期

何清谷《嬴秦族西迁考》,《秦文化论丛》第1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

——,《关中秦宫位置考察》,《秦文化论丛》第2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后晓荣、陈晓飞《秦汉雍五畤地望新探》,《秦文化论丛》第10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

呼林贵《秦尚水德说质疑》,《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2期

J

井中伟《我国史前祭祀遗迹初探》,《北方文物》2002年第2期

L

来国龙《〈柬大王泊旱〉的叙事结构与宗教背景——兼释“杀祭”》,台北:2007年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论文集

李二民《读太一生水劄记》,《简帛研究(二〇〇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零、唐晓峰《汾阴后土祠的调查研究》,《九州》第四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李零《古人的山川》,《华夏地理》2010年1月号

——,《两次大一统》《我们的中国》第一编《茫茫禹迹》,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陈宝怒特解:陨铁与羚牛》,《读书》2021年第11期

——,《薄山与博山炉》,《中国文化》第55期,2022年

李仲操《羽阳宫鼎铭考辨》,《文博》1986年第6期

李祖德《刘邦祭祖考——兼论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

连劭名《云梦秦简〈诘〉篇考述》,《考古学报》,2002年第1期

梁云《对鸾亭山祭祀遗址的初步认识》,《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5期

——,《鄜畤、陈宝祠与汧渭之会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刊》(总壹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年

林沄《天亡簋“王祀于天室”新解》,《史学集刊》1993年第3期

刘宝才《水德与秦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

刘庆柱《论秦咸阳城布局形制及其相关问题》,《文博》1990年第5期

——,《秦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兼谈历史资料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刘信芳《包山楚简神名与〈九歌〉神祇》,《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

[法]吕敏《秦汉礼仪中的玉人——五畤与郊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特辑二)中国早期数术、艺术与文化交流:李零先生七秩华诞庆寿论文集(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

M

[法]马克《先秦岁历文化及其在早期宇宙生成论中的功用》,《文史》2006年第2辑

N

聂新民《秦始皇信宫考》,《秦陵秦俑研究动态》1991年第2期

宁可《述“社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汉代的“社”》,《文史》第九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P

彭浩《睡虎地秦简“王室祠”与〈赍律〉考辨》,《简帛》第一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R

饶宗颐《图诗与辞赋——马王堆新出〈太一出行图〉私见》,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S

三浦雄城《田天〈秦汉国家祭祀史稿〉》(书评),《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六卷),上海:中西书局,2018年

沈刚《秦代祠先农制度及其流变》,《出土文献研究》(十二辑),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

史念海《论济水与鸿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至第3期

——,《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期

师小群、王蔚华《秦代祭祀玉人》,《文博》2006年第3期

史志龙《秦“祠先农”简再探》,《简帛》第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孙庆伟《祭祀还是盟誓:北赵和羊舌晋侯墓地祭祀坑新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5期

T

唐晓峰《五岳地理说》,《九州》第一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王都与岳域:一个中国古代王朝边疆都城的正统性问题》,《九州》第四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田天《东汉山川祭祀研究——以石刻史料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1期

——,《先农与灵星:秦汉地方农神祭祀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4期

——,《早期九州说的思想史脉络》,《走向世界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西汉末年的“皇天上帝泰一”》,《中华文史论丛》2014年第1期

——,《略论西汉初年的儒生形象——从“复为新垣平”谈起》,香港浸会大学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主办《学灯》(第一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田亚岐《秦汉置畤研究》,《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3期

田亚岐、许卫红《宝鸡凉泉汉墓出土玉人分析》,《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6期

W

王晖《秦人崇尚水德之源与不立黑帝畤之谜》,《秦文化论丛》第3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汪受宽《畤祭原始说》,《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王学礼《陇山秦汉寻踪——故上畤下畤的发现》,《社科纵横》1994年第3期

王永波《成山玉器与日主祭——兼论太阳神崇拜的有关问题》,《文物》1993年第1期

王子今《秦献公都栎阳说质疑》,《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5期

——,《西汉长安的“胡巫”》,《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

——,《两汉的越巫》,《南都学刊》2005年第1期

王子今、刘华祝《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五关》,《中国历史与文物》2003年第1期

魏斌《洞庭古祠考——中古湘水下游的祠庙景观》,《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卷第二期,2012年10月

吴锐《从神守社稷守的分化看黄帝开创五千年文明史说——学习第十三批判笔记之六 2000年》,《古史考》第八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

吴郁芳《“陈宝”考》,《文博》1985年第2期

X

[美]夏德安《湖南郴州苏仙桥西晋古井J10的“正月祠先农祝文”》,《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1年8月

辛德勇《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2期

——,《西汉秦中祠疏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

辛怡华《“若石”考》,《“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

许卫红《再论甘肃礼县鸾亭山等地出土玉人的功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4期

Y

晏昌贵《秦家嘴“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姚生民《关于汉甘泉宫主体建筑位置问题》,《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2期

——,《云阳宫·林光宫·甘泉宫》,《文博》2002年第4期

杨华《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秦汉帝国的神权统一——出土简帛与〈封禅书〉、〈郊祀志〉的对比考察》,《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

杨岐黄、陈爱东、田原曦《凤翔雍山血池遗址出土玉器的几点认识》,《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6期

杨向奎著,吴锐整理《论神守国》,《古史考》第八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

雍际春《秦人早期都邑西垂考》,《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Z

张春龙《里耶秦简祠先农、祠和祠隄校券》,《简帛》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张怀通《先秦时期的山川崇拜》,《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赵昊《东周祭祀遗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1年

郑岩《阿房宫:记忆与想象》,《美术研究》2011年第3期

朱凤瀚《商周时期的天神崇拜》,《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朱继平《〈周易〉“西山”考》,《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5期

祝中熹《再论西垂地望》,《秦西垂文化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邹濬智《秦汉以前行道信仰及其相关仪俗试探》,《人文社会学报》第四期,2008年3月

[日]佐川英治《汉六朝的郊祀与城市规划》,余欣主编《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五 日文、西文文献

板野長八《中国古代における人間観展開》,東京:岩波書店,1972年

金子修一《中国古代皇帝祭研究》,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

栗原朋信《秦漢史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60年

鹤间和幸《秦帝国形成東方世界―始皇帝東方巡狩路調查をふまえて》,《茨城大學教養部紀要》25,1993

鷲尾祐子《前漢郊祀制度研究序説—成帝時郊祀改革以前について》,立命館東洋史學會叢書2《中國古代史論叢》,2004年

目黑杏子《漢代国家祭祀制度研究現状課題—皇帝權力宇宙論視點から》,《中国史学》15,京都:朋友書店,2005年

——,《前漢武帝巡幸:祭祀皇帝権力視点から》,《史林》94(4),2011年

——,《前漢における上帝·山川祭祀体系展開》,《日本秦汉史研究》14,2014年

三浦雄城《兩漢期における儒家的符瑞思想展開》,《東洋学報》第98卷第1号,2016年

松島隆裕《前漢後期における祥瑞一考察——〈漢書〉宣帝紀中心》,《倫理思想研究》卷2,1977年

小島毅《郊制度変遷》,《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百八冊,1989年

Baker, Timothy.“ The 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 in China’s Western Han Dynasty: Institutional Tradition and Personal Belief.”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2006

Brashier, K.E. Ancestral Memory in Earl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Bujard, Marianne.“ State and Local Cults in Han Religion.” Lagerwey, John and Marc Kalinowski, eds. Early Chinese Religion. Part One: Shang through Han (1250 BCE-220 AD). Leiden: Brill, 2009

Chang, K. C. 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Eliade, Mircea. The Myth of the Eternal Return or, Cosmos and History,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Willard R. Tras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4.

Harper, Donald.“The Nature of Taiyi in the Guodian Manuscript Taiyi shengshui: Abstract Cosmic Principle or Supreme Cosmic Deity?”《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五号(东京),2001年

Loewe, Michael. Crisis and Conflict in Han China, London: Allen & Unwin, 1974.

——. Ways to Paradise,SMC Publishing Inc., 1994

Malinowski, Bronislan. 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Waveland Press, 1992

Puett, Michael J. 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