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武帝巡行路线简表

附录二
武帝巡行路线简表

时间 路线
1 元光二年(前133)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2 元光六年(前129) 六月,行幸雍。
3 元朔四年(前125) 冬,行幸甘泉。
4 元狩元年(前122)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5 元狩二年(前121)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6 元鼎四年(前113)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行自夏阳,东幸汾阴。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行幸荥阳。
7 元鼎五年(前112)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
十一月,立泰畤于甘泉。
8 元鼎六年(前111) 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春,至汲新中乡,得吕嘉首,以为获嘉县。
9 元封元年(前110) 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
春正月,行幸缑氏,(用事华山),至于中岳,亲登嵩高,行,遂东巡海上。
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用事八神)。
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时间 路线
10 元封二年(前109)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春,幸缑氏,遂至东莱。夏四月,还祠泰山,至瓠子,临决河。还,作甘泉通天台。
11 元封四年(前107)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三月,祠后土,幸中都宫。
12 元封五年(前106) 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寻阳浮江。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遂北至琅琊,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春三月,还至泰山,增封。还幸甘泉,郊泰畤。
13 元封六年(前105) 冬,行幸回中。春,作首山宫。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登礼首山。
14 太初元年(前104) 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于明堂。
十二月,禅高里,祠后土。东临渤海,望祠蓬莱。春还,受计于甘泉。
15 太初二年(前103)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用事介山)。
16 太初三年(前102) 春正月,行东巡海上。夏四月,还,修封泰山,禅石闾。
17 太初四年(前101) 冬,行幸回中。
18 天汉元年(前100) 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19 天汉二年(前99) 行幸东海,还幸回中。
20 天汉三年(前98) 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幸北地,祠常山,瘗玄玉。
21 天汉四年(前97) 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22 太始二年(前95) 春正月,行幸回中。
23 太始三年(前94) 春正月,行幸甘泉宫,飨外国客。
二月,行幸东海,幸琅琊,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
时间 路线
24 太始四年至征和元年(前93-前92) 春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计。癸未,祀孝景皇帝于明堂。
甲申,修封,禅石闾。夏四月,幸不其。夏五月,还,幸建章宫。
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西至安定、北地。
征和元年春正月,还,行幸建章宫。
25 征和二年(前91) 夏,行幸甘泉。
26 征和三年(前90) 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
27 征和四年(前89) 春正月,行幸东莱,临大海。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禅石闾。夏六月,还,幸甘泉。
28 后元元年(前88) 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遂幸安定。
29 后元二年(前87) 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