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歌谣和谚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歌谣和谚语在保存上有两个渠道,一是当时人的直接记述,一是后世人对此追述。由于多种原因,保存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属于后者,主要保存于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如六朝民歌与汉魏旧乐府歌曲形式不同,称为“新乐府”,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把它归入“清商曲辞”,即不作配乐的徒歌。《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晋书·乐志》中说它“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清商歌曲中除了吴声歌曲之外,还有属于“荆楚西声”的西曲歌以及淫祀之曲“神弦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是南朝民歌的两大代表,与北朝民歌相对峙,共同构成魏晋南北朝民歌的主体内容。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中的吴声歌曲、西曲歌一样,都被保存于《乐府诗集》,即《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晋书·乐志》称:“横吹有鼓角,又有胡角,即胡乐也。”意谓“梁鼓角横吹曲”中包含着许多少数民族民间歌谣。罗根泽说:“南朝乐歌以柔婉胜,北朝乐歌以真率胜。”[1]这是很贴切的。从其分布上来看,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吴歌”集中分布在太湖流域,其“西曲”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北朝民歌则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在整体上构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形势。这是否和汉末所形成的魏蜀吴三国对峙形势相关联,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南北朝乐府民歌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全部内容,还有许多民间歌谣以另外的形式被保存。如《搜神记》《拾遗记》《齐谐记》《异苑》《博物志》《述异记》《水经注》《世说新语》《幽明录》《洛阳伽蓝记》等当世之作中,都保存有一些民间歌谣,后人的《古今风谣》引有与王粲、曹爽、孙皓、梁武帝相关的歌谣。
其他像曹丕的《典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保存了一些歌谣和谚语,在《文选》和《玉台新咏》中保存的民间歌谣也相当丰富;更不用说在《三国志》《后汉书》《续汉书》,以及后人撰的《晋书》《宋书》《南齐书》《北齐书》《梁书》《魏书》《周书》和《南史》《北史》《旧唐书》等史册典籍中,保存的歌谣更丰富。魏晋南北朝的民间歌谣正是这样以零散的形式保存的。当然,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民间歌谣基本特色的,还是《乐府诗集》中“梁鼓角横吹曲”和“清商曲辞”这两大部分中所收录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