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与曲子词
2025年08月10日
第三节 敦煌变文与曲子词
1900 年初夏,敦煌千佛洞的藏经洞被人发现,两万多卷石室藏书得见天日,伴随着列强的掠夺,在国际上兴起了一门“敦煌学”。
人们在这些经卷中发现了大量的抄本和一部分刻本,有佛教经典,也有道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的经典,当然,还有一些经史子集和各种账表;既有汉文,又有回纥文、龟兹文、梵文、藏文等多种古文字。其中,说唱体文献颇有特色,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王重民等一批学者不辞辛苦,从欧洲等地,辑录了大量敦煌经卷文献,编成《敦煌变文集》,此外还有刘半农的《敦煌掇琐》、罗振玉的《敦煌零拾》、任半塘的《敦煌歌辞总编》等,后世整理文献越来越多,为我们研究唐代民间文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这些敦煌经卷之类文献的发现,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文物,是主动开发还是被动开发,其效果又有多少差别!敦煌经卷中的民间文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变文,一是曲子词;还有以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典籍文献,也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学。那些壁画,其实也应看作与三者相联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