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传说故事与社会风俗
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其中的故事在传说中需要口头叙述、讲述,歌谣、歌曲需要按照一定的曲调进行唱述,最典型的是民间戏曲等民间艺术演唱,都具有突出的表演特征与再现功能,所以可以称之为风俗文化、风俗生活。
在许多时候,传说故事的讲述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风俗的体现形式,是一种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
唐代传说故事的保存,有许多典籍文献材料,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当下即现实的记录,这一部分内容最丰富,如《酉阳杂俎》《雕玉集》《疑狱案》《稽神录》《独异志》《朝野金载》《博异志》《稽神录》《岭表录异》《宣室志》《玉堂闲话》《番禺杂记》《书断》《原化记》《广异记》《灵应录》《刘宾客嘉话录》《兼明书》《逸史》《玄怪录》《续玄怪录》《纪闻》《桂苑丛谈》《集异记》《博异志》《河东记》《潇湘录》《墉城集仙录》等;一类是对于历史文化的追述,是当世对于往世的记忆与讲述,如《隋唐嘉话》、《南北史续世说》、《唐阙史》(又名《阙史》)、《大唐新语》、《唐国史补》、《历代名画记》,甚至包括《稗海本搜神记》《句道兴本搜神记》等材料的发现中显示内容等现象,在历史传说中其实表现着社会现实生活;一类是神仙文化,包括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如《续神仙传》《神仙感遇传》《神仙拾遗》和《法苑珠林》等。这些文献中的民间传说故事材料从不同方面具体记述了唐代社会风俗。
当然,这是就文献所载传说故事体现风俗内容的大致划分,常常有雅俗并存、古今杂糅的混合现象。任何传说故事讲述的现象背后,都是时代文化诉求的集中体现,都属于这个时代的风俗生活。
唐代社会风俗在传说故事中的表现有这样几种情况,即一是以古述今,照着讲中形成接着讲,在讲述中贯穿新的社会风俗生活内容;二是报恩故事的流行,报恩故事成为社会风俗中激励道德向善的重要成分;三是神鬼与精怪的传说流行,表现出唐代社会风俗求仙与泛神的个性;四是风物传说,对各种风俗生活、地方传说、历史传说之类内容的记述,表现出唐代社会文化发展之一端;第五是公案故事渐渐出现繁盛现象,以偷盗、通奸、谋杀、抢劫等故事传说具体显现出社会法制、道德、伦理等社会生活内容的时代性;最后是佛法说教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现象所具有的意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唐代社会风俗生活的集中显现,是唐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