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和关爱
肖川教授曾说过:“在我们的教育实际中,在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暂时在某些方面后进的学生方面,有着太多的轻蔑、讥讽、责罚和制裁。”
案例6:
给点阳光,“大哥哥”变身“班干部”
(上海市省吾中学 刘佳悦)
背景分析:
去年9月,在我班成立之初,新生登记表上未曾出现过的一个学生突然出现在教室里。作为班主任的我这才意识到,我们班集体将有一位“特殊”同学加入。原来,小H同学是一名“老生”,上一个年级的老师和同学都认识他。因为学习实在是跟不上,所以来到我们班重新学习。通过询问我得知:他的语文基础不错,但是数学和英语都很难考及格,最可怜的是英语学科由于从小学起就没有认真打好基础,考试只能靠选择题猜答案得分。这样的学习情况家长起初也着急,但是时间长了,家长又忙于生计,在照料三个孩子的重担之下,也只能寄希望于孩子会自觉学习并取得进步。最终,在上学期期末家长提出了想多给孩子一次机会,让孩子重新学习六年级课程的要求。
个案陈述:
个子小又安静的小H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很不起眼,又这么吸引我的眼球。我的脑袋高速飞转,他的身份迟早要被其他同学知道,怎样才能使他的重读真正取得“利大于弊”的效果呢?
通过家访,我惊讶地发现小H十分乖巧懂事,他在家里是大哥哥,平时还要代替父母照顾弟弟们。在并不富裕的家里,除了桌椅床铺,再无其他。他从不调皮,也从不向父母要求买这买那。父母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常常无暇顾及孩子们。看到这种情况,我大约了解了小H学习困难的原因,也决心要尽力帮孩子抓住这第二次机会,引导其在学习的道路上慢慢走上正轨。
案例分析:
开学伊始,我已然听到有学生开始议论小H是“留级生”。相比于“镇压”或忽视,我选择了另一个办法——给予更多鼓励。在同学们学习做操时,我请他为全班领操,表扬他不仅动作到位而且精神十足。在与任课老师协商后,在班会课上,开诚布公地介绍小H的“特殊”身份。我指出他是一个对自己非常负责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学业上进步,愿意多花时间,愿意再争取一年的机会,不让错失的知识随时间而逝,而是奋力抗争,尽自己最大努力重新夺回应学应会的知识。第一学期,我与他多次谈话,告诉他我对他的期望:“我希望你能充分利用过去一年的经验,帮助我们班的一些后进的同学。因为学过两遍知识的你一定记忆更深刻,可以帮助只学一次却还没学会的同学复习巩固。”第一学期的知识点较少,他学得较好。小H当起“小师父”来有模有样,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再没有人对他“另眼相看”。
一段时间后,有其他同学来向我告状,说有另一调皮学生总是欺负小H,我竟从未听他提起。找他谈心后,他大气地表示:“没事的,我是男孩子,同学之间偶尔小打小闹很正常,他们比我小,我会让着他们的。”通过侧面了解,无论是嬉笑打闹还是偶有冲突,他从不还手,更不会挑事,反而多次帮着劝架。有一天,调皮的邻桌同学出手太重,打伤了他,对方家长连忙陪着送医检查。我的心和两位家长的心都一起牵挂着,太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H渐渐地有了“大哥哥”风范,男生女生都佩服他的气量,也都乐于和他相处。每次小组合作,他都特别受组长和组员的欢迎。
到了第二学期,小H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和年级中都有了进步,他逐渐对学习有了信心。加上在同学中树立的威信,他开始摩拳擦掌竞选小队委员。对于他积极要求上进的态度,我愿意给予120%的支持。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为他定好适合的期中考试目标,也尽心指导他掌握各种早该学会却缺失的学习“微技能”。例如,跟着录音来回跟读、纠音,订正时编好序号,整齐排列,作业规范用尺子画线写好日期,写字要大小适中,不能过于潦草,等等。每进步一点点,我都对他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慢慢地,他的表现和成绩超过了同年级的自家弟弟,父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不负众望的他,果然在期中考试中表现稳定,通过民主选举当上了小队干部。自此,他每天收发作业认真负责,时刻关心组员,把“大哥哥”角色转型成了戴标志的班干部,让他更添一份自信。
上述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老师只有做到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像小H一样重塑自信心,在成长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