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学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批评教育学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能不犯错呢,更何况是单纯、幼稚的学生。他们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成熟,孩子的成长过程必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一定要有更严格、更具体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认真批评教育后,要宽容一些,最好不要对学生故意疏忽或者是冷嘲热讽,要用真诚的爱去理解他们,宽容他们,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教师的善良与真诚。

案例11:

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次课间休息时,学生小李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向老师报告其课桌里的手机不见了。

于是,老师带着疑惑走进教室,静静地站在讲台前扫视着全班同学,郑重地告知大家,小李同学的手机不见了。当时,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面面相觑。老师接着说:“我知道这是同学之间在开玩笑,不过玩笑开大了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请拿了手机的同学赶紧物归原主,因为你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手机的去处,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处理好。”过了两天,小李到办公室很神秘地告诉老师她的手机在她的课桌里找到了。老师笑了,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为保护拿了手机的学生的自尊,事后老师没有追根寻源,因为他感到手机的回归,已证明占有者对利益与名誉的权衡,已经学会反省自己了。

(一)重鼓励,轻训斥

任意一种教育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分开单独使用。表扬和批评有时能够起到两极转换的作用。参照、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更应当需要鼓励,更不愿意被批评和训斥。如果教师从表扬学生进步的角度来批评他们的缺点,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佳。与此同时,教育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更愿意敞开心扉,得以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批评。例如,对于班级纪律松懈、爱恶作剧、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有体育天赋、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对其批评教育之前,老师需先表扬和鼓励,及时肯定其在体育方面的刻苦努力锻炼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然后真诚地指出他在学习上也应当与体育方面靠齐,鼓励他在学习中运用体育竞技的精神,努力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善提醒,慎批评

对于学校里那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最合适的批评方式是渐进式的批评。老师不要直接指出学生在学校犯的错误,而是要通过非常巧妙的引导以及点拨,让学生能够自己认识、了解到错误,不要伤害学生强烈的自尊心。比如:“你最近进步比较快,如果以后能够在上课时专心听课,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进步得更快一点。”这样一来,学生会认为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同时,老师也表明自己主要是为了帮助他、鼓励他、信任他,并不是为了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愿意接受。

(三)学榜样,促进步

从某种角度看来,对于一些经验少、盲目性大、自我意识不足、容易受到诱导的同学,老师应避免直接批评的方式,而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个良好的榜样为其树立标杆,采取参考式批评教育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同时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激发潜在的积极性。比如对他说:“最近你的好朋友××进步很大,你也要努力了。我相信你的能力,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变得和他同样优秀。”

(四)用迂回,防冲突

对于一些反应快、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大的学生来说,直面问题的方法不适宜。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更加冷静,可以采取商讨式的批评教育方法。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从侧面进入主题,或聊家常,或讲学问,逐渐淡化问题,冷静地解决无形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表示能够从心里理解和尊重,让学生认为老师所告诉自己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且愿意接受老师的严厉批评和教育,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正言辞,动真情

针对一些散漫懒惰、依赖性强、完全不能认错、爱包庇他人的学生,宜采取触动式批评教育的方法。老师要注意收集充分的证据,批评教育时,措辞尖锐、语调强烈,但是绝对不能对学生随意辱骂和讽刺。班主任在解决此类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出于对客观事实的考证,实事求是、诚心诚意、感同身受,这样声色俱厉的批评教育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六)偶幽默,增效果

大部分的老师认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越严格越好。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老师总是板着一张脸骂学生,学生更容易感到紧张和害怕,所呈现的教育效果往往也会适得其反。但是,老师如果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达所要阐述的道理以及观点,学生就能摆脱尴尬的现状,舒缓内心的紧张,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老师所要讲述的道理,从而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

案例12:

一位老师刚走进教室,正要上课,话音未落,一颗球飞到了他的嘴角。班里的同学们焦急地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

没想到,这位老师极其淡定地走上了讲台,一脸和颜悦色地对大家说道:“同学们,刚才那几位同学眼力不错,以后成为枪手时,可别忘了我这个活靶子!”大家听了都开心地笑了起来,然后老师接着说:“教室是为大家提供学习的地方,以后最好不要在教室里面练习自己的技术了,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啊?”大家齐声欢呼:“好!”就这样,老师在批评教育过程中巧妙地嵌入了幽默,非常巧妙地指出了学生所犯的错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激发学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而且不会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不适而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能够非常顺利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案例13:

一次小小的不满

罗塞尔很不高兴,因为老师在做填词游戏的时候没有叫他的名字让他参加。游戏结束的时候,他对老师表达了他的不满。

罗塞尔:“你更喜欢其他孩子。”

老师:“你是这么觉得的吗,罗塞尔?”

罗塞尔:“是的,你从来不叫我的名字。”

老师:“你希望我常常叫你的名字,多给你些机会,是吗?”

罗塞尔:“是的。”

老师:“谢谢你让我知道了你的感受。我下次会注意的,不会忘记你了。”

在这一事件中,老师表现得非常熟练。她没有否定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反驳,更没有训诫和惩罚孩子。相反,她赢得了孩子的心。

(选自《教师怎样和孩子说话》,[美]海姆·G.吉诺特,海南出版社)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关爱和公正;信任和宽容;真诚和激情;学识和能力。一位善于运用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老师,一定会营建出一个温馨、和谐、友爱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