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教室的创建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

五、温馨教室的创建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

如今,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涵盖“明确的奋斗目标;多角色的合作团队;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

1.明确的奋斗目标。班级学习的目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目标一定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并共同实现。目标可以在早期阶段实施,课堂学习目标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为“净”(教室干净)、“静”(环境和气氛祥和)、“尊”(尊重老师)、“赛”(友好竞争)、“进”(团结向前)。目标设定后需要足够的勇气“跳起来摘苹果”,还需要有“胸有成竹”的智慧。

2.多角色的合作团队。

(1)班委会(队委会、团支部)。

(2)小组长。

(3)课代表。

(4)不同角色的管理助手:门长、窗长、花长、电视机长、电风扇长、电脑长、空调长等。

(5)具有特色的文化社团负责人:班刊编辑部主编、通讯社社长、美术小组组长、文学社社长、网页主管、口琴队队长等。

在案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在教师工作中,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坚持春风化雨,坚持疏导育人。对待姚某这样的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直接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在他犯错时,避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训斥教育,而是在与他单独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智地解决问题,逐渐缓和紧张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比如,老师借助姚某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了一个帮扶小组,让他担任小组长,让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上。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支持,让姚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让姚某学会欣赏别人:让他每天发现一个同学的长处和优点,并将其记录下来,改变他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的习惯,逐渐消除他对别人的嫉妒心。有目的地给姚某和另外两名学生布置一些任务的机会,让姚某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以及班级的劳动中改变与他人的相处方式,改掉他为人处世的傲慢和不诚实的毛病。

老师通过温馨班集体建设中一系列育人活动的实施,极好地重塑了姚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使之与老师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3.温馨的教室环境的布置要注重幸福感。幸福感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硬件建设不能见物不见人,要“赋物质于人性、赋物质于人情”。

4.温馨教室的创建应注重师生关系的营建。其中,创设合适的师生对话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师生对话类型有以下几种:

(1)完全开放型。能够与学生一起探讨各种私下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2)内部开放型。谈谈大家对学校大环境的反应和感受,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涉及师生在校外的生活。最后,我们在创建温馨教室过程中要注重构建恰当且开放的师生对话类型。

(3)角色限制型。不与本校学生谈论私下的感情和想法,只是为了履行专业教学的主要工作职责。

案例15:

试卷风波

我一直相信那句话:“如果你能给孩子一个微笑,那他将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时时刻刻提醒我要爱学校的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阳光雨露中长大的孩子才是健康向上的。

记得在一次考试后的讲评课上,我安排学校工作人员将试卷订正好,并请学生的家长查阅签名。在批改订正作业的过程中,我的两只眼睛停在了一张笔迹娟秀的试卷上,试卷上的分数很明显已经被涂改过,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发现好几处被扣分的地方,鲜红的叉叉已经褪去,我的心好痛,很是震惊,怎么会是Z,一向可爱漂亮的她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我不敢马虎,赶紧把该生叫到办公室询问。

我:“试卷的分数是不是你改的?”

Z低着头不敢看我,默不作声。

我:“你说实话,老师不会责怪你的。”

Z犹豫了一下,用蚊子似的声音说:“是我自己改的。”

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Z强忍住泪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低头不语。

我:“你别怕,老师知道你这么做肯定是有理由的。你平时都很乖巧,不像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Z:“老师,我……”(眼泪顺着Z的脸颊流下来,她欲言又止)

我:“是不是由于成绩退步了,怕回家爸爸妈妈骂你打你,你才这样做的?”

Z哽咽着说:“最近爸爸妈妈总是吵架,妈妈整天不开心,我怕妈妈看到了会更加不开心,所以……”(Z的眼泪扑哧扑哧地往下掉)

Z:“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您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我的内心有所触动,轻轻地抱住她:“好孩子,老师知道你想以优秀的成绩让妈妈开心,但是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个人诚实的品质是很重要的,而且你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靠自己努力学习,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你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这次的事老师原谅你,也会替你守住秘密,不会让班上的任何同学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的父母。”

Z:“谢谢老师,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好成绩。”

我:“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在老师心里,你仍是那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看了Z一眼,她坚定地向我点了点头,那天在课堂上她听讲得格外认真。一缕阳光透过窗子进入教室,那一天,天气真好!在往后的数学课上,Z的表现比以往更加积极了,她很快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经过这次事件,她对我更加喜爱了,对数学的学习也更有积极性了。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小秘密,她也都找我说,就这样,我成了她的好朋友。

通过处理Z同学改分数这件事情,我觉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师生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整个事件中,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因为Z改动了试卷上的分数而大发雷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她不由分说地进行批评教育。站在保护Z同学自尊心的立场上,我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询问。一开始,Z同学对我并不是十分信任,面对我的询问,可能出于对老师的敬畏,她默不作声。虽然当时我内心有些气愤,觉得Z同学不仅不诚实而且还不承认错误,但我并没有通过提高嗓门来让她说实话,相反,我用和蔼的语气告诉她“你说实话,老师不会责怪你的”,当问她为何要改分数时,她虽然有些欲言又止,但我还是忍住怒气,平和地帮她分析原因。当看到老师并没有对自己大声呵斥,而是循循善诱时,Z同学渐渐对我产生了信任,对我说出了实话。当我听到她改分数的原因后,我的内心有很大的触动。多么乖巧懂事的一个孩子啊!虽然她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但她的想法是多么单纯!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改分数,她只是想让妈妈开心一点。于是我再不失时机地告诉她,一个人诚实的品质是很重要的,要得到好成绩,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实现。并且,我也向她保证会保守秘密,因此,她对我更加信任,对我也格外地喜欢,也更加喜欢数学课了,自然她很快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件事之所以能够成功解决,就是有了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和充分的沟通。如果当时我一开始就对Z同学大声呵斥,那她就不会对我产生信任,我就不可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这样,对她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正是因为Z同学对我有了充分的信任,我才能成功地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并且适时地对她进行引导和帮助。我替她保守了秘密,未告知班主任及家长,既是出于我对她的信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有效的。最后,我和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成绩。

上述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育时我们要选取不同的对话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互信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纽带和桥梁。许多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完全信任主要是借助相互交流来传递的,学生也会被这种完全信任和关爱所鼓舞。这样,大环境之下,士气大振,进而信任学校的老师,与学校的老师亲近。而老师要想完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验“他”的内心感受,用敏锐的眼光看待“他”作为学生是如何生活的,用学生简单的逻辑来对“他”的想法进行推理,然后更有效地把这些感受继续传递给学生……这种情绪管理能力可以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可进一步营造一个充满相互理解和无微不至关怀的交流环境和氛围。相反学生也愿意站在老师的角度来体验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难处,愿意虚心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教育,原谅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沟通预期。经过这样的师生沟通,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误会,还完成了对学生的同理心教育工作目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有优秀管理者的风采和态度,也要有足够的勇气、胸怀和智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者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今天能够改变的事情,有宽广的胸怀去接受今天永远无法改变的事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学习体系,要有非常清晰、非常灵活的思维逻辑,并且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将融会贯通作为学习中的最高境界。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学习贯通就是要学会解决以前没见过、没有确定参考答案的问题,学会用创造性思维分析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处理问题。

在温馨教室创建中,我们在注重营造育人氛围的教育之路上应该明白寻求快乐比寻求成功更重要:与其说快乐带来成功,倒不如说是成功的主要目的就是快乐。同时,我们要告诉学生,人生之路上做自己理想的、有兴趣的事情就是一种快乐,快乐更应该成为追求的目标。

最后,以快乐人生三句话作为共勉:“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