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生一起前行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教师应该是与学生一起不断学做真人、不懈探求真知的同行者和指导者。
案例11:
教育是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
“捣蛋鬼”公开向我挑衅
犹记得那一次学生返校,经过三年相处,我笃定地走进九(5)班的教室,收完作业,发完新书,仔细观察着经过一个暑假后长高长壮的初三学生。心想着,这一年,孩子们肯定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思想也会越发成熟。我正投入地向全班进行新学期思想动员,全班学生正安安静静地听我说着初三如何重要,需要如何努力时,坐在第一排的他,满脸不屑,嘴角还不时斜斜地上扬,有意无意地发出些哼哧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讲话的过程中,他多次摇头,表示对我那些“老生常谈”的不耐烦,似乎在挑战我这个“老班主任”的权威……
他就是小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他就把教室的墙壁踢出一个大洞,也在老师上生物实验课的过程中打碎过酒精灯,在音乐课上明目张胆地嘲笑自己的同班同学,害自己的同桌哭,气哭自己的老师,手机被老师没收过,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幸运的是,他在我面前还留有三分颜面,在我对他进行思想教育时,他还会“阳奉阴违”一下,但是没有想到,初三的时候,他会明目张胆地挑战我。
我非常了解他的个性,下课之后悄悄把他叫到身边,假装不知道地故意问他的假期过得怎样,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是已经全部交上去了,但他的目光游离不定,没有直视我,他随口应了两句,然后借口去上课了,不想再和我多聊几句。我很清楚,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尽量避免开门见山。刚开学的时候,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开学综合征造成的,等到考完试了再观察,再寻找交流的机会。
寻觅突破契机,推心置腹会谈
很快,初三的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来了,令我惊讶的是他的语文考试成绩是83分(满分150),全班倒数。但是其他专业课程都很正常,成绩单的最后一栏写上了一个大大的C1。在语文课上,我开始仔细观察他平时听课的状态,发现他虽然和以前一样,但依旧不愿意整理笔记,听课也不专心,但是他的词汇和文言文语感却非常好,并且有着很高的正确率。我抓住这个话题,在课堂上全力表扬了他,但他显然以为我是故意的,脸上的表情仍然是冰冷的不屑。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这种孩子是因为逆反心理在作怪。凭借着担任班主任两三年的经验以及和他相处的三年,我决定默默地观察他一个月。初三刚开学的那一个月,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几乎是忘乎所以地玩耍,下课铃响了以后,他就和班里的朋友开始聊天,高兴时还会仰天大笑,甚至打闹很久才算开心。
每周一次的语文测验,考试前,他总会长长地叹一口气说:“我的语文肯定又是最差的一个!复习了也是没有什么用的!”这“自黑”的背后,是孩子“大声地疾呼”,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语文成绩不好,也担心偏科影响到自己的中考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与英语、化学以及物理老师交流沟通,同时其他学科的老师递到我这里的对他的“告状单”越来越多,“上课效率低下,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成绩也不是很好”。毫无疑问,不仅仅是语文成绩很紧迫,他相对放心的其他四门专业基础课也因为他这个月的状态而出现了滑坡的现象。
此时,我已在陆陆续续地约谈班级里的“困难学生”的家长,力求形成家校合力。看看时机已到,我便找来小金,还没等我开口,他便说道:“也要请我家长来学校了吧。”
那一次的家校三方会谈,令我印象深刻。小金的妈妈、小金、我、英语老师,我们四个人一起和他“探讨”了他这一个月的学习状态,由于五门学科成绩下滑,他似乎有些沉不住气了,没有之前抵触了,但仍缺少改进的动力。
我和英语老师都问他是不是对老师平时的教育有什么意见,他当时就否认了。我把这一个月来对他的观察结果都告诉了他,他显得有些尴尬。我再次诚恳地问他,是不是故意疏远老师,用一种表面上不屑一顾的状态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不让外人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这一次,他脸红了,点了点头。然后,我们畅所欲言地谈论了他的各种学习问题和改进建议。我非常高兴能够打开他的“心门”,但鉴于本月他的成绩下滑面积较大,如何激发他的信心,提升学习成绩已然成为重中之重。虽然各科老师都说他很聪明,但对于他能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我心里还是存在疑问。
打水少年博得赞扬,学习状态一路上扬
语文成绩跌宕起伏的情况是他最难以治疗的心病。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就一定要创造更多难得的机会与他接触,防止他无所事事地四处游荡,但又不能表现得很刻意。一开始我就和他约定好:请他为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去打水,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老师把热水瓶接满,并让他给我倒上满满一杯热水。
前两三天,他认为很好玩,就兴高采烈地去打水。每每他做完上午的工作,我都会借此机会问他一些语文上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我就鼓励他。我告诉他,初三的语文课程中有很多的背诵,需要一天一天地积累,就像是每天打水、喝水一样,每天都要去接一瓶新水是一个道理,聪明的他很快就领悟出了这句话的意思。
10月份的月考成绩出来了,他的整体成绩仍然在C1。我让他自己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写下几项急需改进的环节,并立下目标。他这样写道:
“期中考目标:语文争取达到平均分;英语争取高于平均分3分;数学、物理、化学争取进前10名;各门主课上课认真听讲,特别是物理,多学习老师的方法;周一到周五回家后手机不放在身边;每天回家后保证每门课有10分钟复习时间;11点之前睡觉,如第二天有理科考试,10:30之前睡觉;对各科老师态度诚恳;不拖欠订正。”
之后的语文作文面批,他变得格外积极。我赞扬他语言进步迅速,但在叙事上仍需改进,他态度诚恳地听取修改意见,一次次投入修改。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他还是C1。我让他将之前的目标找出来核实。他一一进行对比,并且自言自语道:“语文考试成绩还有提升的空间,其他考试成绩差不多在目标预期范围内,专业课的时间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对他微笑,说:“水啊,真的要天天打啊!”他明白我说的话。我和小金的妈妈时不时会表扬他在学校其他方面的变化。他妈妈告诉我,小金在家的时候经常是念念有词,仔细听起来像是在读英语、背课文。
初三的第二、第三个月,他的变化越来越大,课堂上更是做到了积极发言,与同学进行讨论,物理老师也经常反映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数学的表扬名单里也经常能在前十名看到他,下课之后也常看到他向英语老师虚心求教。
12月份的月考如期而至,大大的B1写在他成绩条的最后一栏。小金荣获班级12月的“进步之星”!他不禁大声疾呼:“我真的做到了!我还得继续打水!”
12月底,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讨“坚毅”,他被推选为班级“黑马”!上台接受访问时,他自信地和同伴分享学习心得,小金的妈妈也反映他在家的学习状态越来越自律……
时至冬日,我打开水杯,轻抿一口小金一早打来的水,心里暖暖的!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其中,激励是最好的推动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善于随时捕捉和创造机会。一个小小的进步、一个小问题、一个任务,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被认为是我们欣赏的话题。或许正是这种小小的激励,才能成为孩子们成功的经验,成为心理上的愉悦刺激,并且以此作为他们渴望成功、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支点。
初中阶段的孩子的学习品质以及个性品格,都处于一个初期阶段,特别是男生,往往由于自己的自控力差而导致出错,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难以成功?初三是一个学习压力非常大的阶段,而学生对于自己较弱的学科缺乏自信,且没有一个获得成功的具体方法,自然会出现短期情绪逆反的情况。
教师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奇怪话语和含义,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只要给他们一些适当的激励,就像转动轮子一样,让学生自己开车,构建自律意识,培养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在上面的案例中,班主任坚持要求学生去打水时,这个反复的过程让他明白了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经历了细水长流、水滴石穿的过程,才能够在学习成绩上取得量变到质变的进步。
陪伴,是一种最长情的告白。教师应该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教育养分,用爱心滋养学生的心灵,耐心观察,静待花开,用具体的方法巧妙育人,让在校学生认识更好的自己!初三是学生的“爆发期”,一旦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他们就会自主学习,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被认可、被重视,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和进步,这是学生成长时期最大的快乐和喜悦。
最后,用全国教育典范工作者于猗老师的话——“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来总结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信念,并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坚持“一辈子做班主任,一辈子学做班主任”,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将教育工作作为一种研究,用高尚的师德来支撑起自己的教育生涯,用真诚的心来拥抱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