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简介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这本书是由朱良志创作的,《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共有66章节
1
引 言
本书是石涛艺术哲学的简明读本,主要从本人关于石涛的综合研究中,选择一些有关传统艺术哲学重要问题思考的内容编次而成。 石涛是传统艺术后期发展中卓具创造精神的理论家...
2
第一章 “一画”新诠
一 一画之主,乃在不二 二 立一画,乃在树一画之法 三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四 一画之法,乃自悟出 五 一画之悟,乃自性起 六 一画之用,乃下手功夫 结 语 “...
3
一 一画之主,乃在不二
石涛所谓“一画”,乃是画之一,是绘画创作的最高法则。 石涛所谓“一画”,是一个不为任何先行法则所羁束的艺术创作原则。世人说的是“有”或“无”,他说的是“一”。他...
4
二 立一画,乃在树一画之法
石涛的“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 石涛依照佛学的术语,将“一画”称为“法”,所谓“一画之法”。他的《画语录》乃为演此“法”而作。“一画”是他的至法,其他概...
5
三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石涛提出一画说,是要申发他强调个体创造力的思想。 绘画的目的是什么?石涛有诗云:“自笑清湘老秃侬,闲来写石还写松。人间独以画师论,摇手非之荡...
6
四 一画之法,乃自悟出
一画之法,乃自悟出。石涛提倡“一画”是要确立绘画的根本认识方式:悟。 潘天寿先生曾说:“石溪开金陵,八大开江西,石涛开扬州,其功力全从蒲团中来,世少彻悟之士,怎...
7
五 一画之悟,乃自性起
一画之悟,乃自性起。石涛提倡“一画”是要彰明“性”的觉体。 “一画”说要解放个体的创造力,但不代表“一画”说是一个洋溢着强烈主观主义色彩的学说。有的论者认为石涛...
8
六 一画之用,乃下手功夫
《运腕章》说:“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一画”,乃不二之法,这并不意味“一画”是抽象的道、绝对的真理,它就是画家当下在一笔一画具体创造中所秉持的原则。...
9
结 语
综上所论,关于石涛的“一画”说,可得出两点结论: 一、石涛的“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这个法是他的至法,至法即无法,是一种母法则,是法本身。“一画”作为无...
10
第二章 石涛画学思想中的“法”概念
一 一画与一法 二 破有为法 三 法无定法 四 无念之法 五 诸说浅辨 揭示石涛法的内涵,是理解石涛整个画学思想的关键。法是石涛画学思想中既重要又费解的概念,石...
11
一 一画与一法
石涛《画语录》说:“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又说:“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一画章》)...
12
二 破有为法
汉语中的“法”具有则、刑、律、度等意义,在中国传统画学中,法的概念主要指法则、法度,这些意义并不能涵括石涛画学中法的内涵。石涛除了接受汉语和画学中的某些意义之外...
13
三 法无定法
1684年,石涛作有《奇山突兀图》,上自题有“我自用我法”[1]。石涛在去京津前,曾有“我法”一印,每作画喜钤之。“我法”可能是石涛中年前后最喜欢使用的两个字。...
14
四 无念之法
佛学认为,法性是不变的,而法相是随缘而流转,充满变化。所以法是变与不变的统一。石涛深以此为是。同时,一生酷爱《周易》的石涛,又从大易中拈出“不易”(永恒天道)和...
15
五 诸说浅辨
这里对有关石涛法概念的三个流行的观念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是:有的论者认为,石涛的“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等等...
16
第三章 石涛的“尊受”说
一 “受”的佛学渊源 二 感受之受 三 直觉之受 四 受与识 五 受与天人关系 结 语 “尊受”,是《画语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石涛画学思想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
17
一 “受”的佛学渊源
石涛的尊受说虽然受到《周易》的影响,如他说,“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乃所以尊受之也”,但揆其内在义理,这一概念主要来自佛学。 原始佛教有色、受、想...
18
二 感受之受
石涛所推崇之受,若笼统地说,就是感受。但若细致地看,石涛的受是他一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受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感觉,一是直觉。 作为领纳性的受,在佛学中就...
19
三 直觉之受
石涛尊受之受的另一个层次就是直觉洞见。 如果说石涛的尊受说就是提倡直接感受,这是不够的。在石涛看来,受有层次之分,直接的感受固然重要,但还是初步的,因为感受的对...
20
四 受与识
《尊受章》将受与识作为一对概念来讨论,欲明受之内涵,还须辨析二者之间之关系。 识也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指了别义,即六根面对境相时所产生的认识分析作用,为五蕴...
21
五 受与天人关系
前文谈到石涛的尊受是强调人的直接感受,并由此感受上升到直觉的洞见,受是心对外在对象的受,它涉及心和物的关系,石涛进而将其上升到天人关系来加以讨论。天人关系是石涛...
22
结 语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如下结论: 一、石涛的尊受说虽然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但其主要理论来源是佛学思想。石涛吸收了小乘佛学由境相中直接感受以及由感起应、由应生情...
23
第四章 石涛“蒙养”“生活”两概念释义
一 关于蒙养 二 关于生活 三 蒙养与生活 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蒙养”和“生活”一对概念,这对概念虽然从中国古代语言中承继而来[1],却赋予了新的意义。对这...
24
一 关于蒙养
石涛的“蒙养”概念来自《周易》的蒙卦,蒙卦彖辞云:“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石涛蒙养一语的最早语源[1]。蒙养一语先秦不见,汉以后典籍中渐渐多了起来[2]。“蒙...
25
二 关于生活
“生活”作为一个画学术语,也是石涛独创的,虽然古代画论中也有所涉略,如与其大致同时的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上说:“子久神情,于散落处作生活,其笔意于不经意处作凑理...
26
三 蒙养与生活
石涛是将“蒙养”和“生活”作为一对概念提出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画语录》中,涉及二者联系的有《笔墨章》《运腕章》《氤氲章》《皴法章》《资任章》等,其中...
27
第五章 石涛的“兼字”说
一 画与字 二 “一字”与“一画” 三 经权与画变 四 本之天与全之人 《石涛画语录》第十七章《兼字章》,在整个石涛画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所提出的“兼字...
28
一 画与字
《兼字章》开章由笔墨谈绘画和书法的相通为一,他论画就是论书法,书法中潜藏着绘画一道产生发展的内在逻辑。 书画都离不开笔墨。然而从总体上看,绘画主要是块面结构,通...
29
二 “一字”与“一画”
石涛的“一画”概念,也可以说是“一字”。《兼字章》的“世不执法,天不执能。不但其显于画,而又显于字”,其中就包含这样的意思。其实,石涛还真提出过“一字”的概念。...
30
三 经权与画变
在《兼字章》中,石涛讨论“一画”乃全体艺术之大法,由书画融合说起,其中“字画”概念多次使用,如,“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字画者,一画后天之经权也”;“虽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