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艺术世界中的“楚风”
2025年09月26日
第十一章 石涛艺术世界中的“楚风”
一 怨情
二 香意
三 奇情
结 语
石涛之友洪去芜说:“清湘道人出自潇湘,故所见皆是楚辞。其画随笔所到,无不可从《九歌》《山鬼》中想见之。”[1]石涛故世后,闵华在《过石涛上人故居》诗中说:“泽兰丛与潇湘竹,迅扫霜毫忆楚词。”[2]他们都注意到石涛与楚辞的联系。石涛也引苏轼语强调:“丹青写春色,欲补《离骚》传。”[3]石涛生于潇湘之畔,他由潇湘来,他的一生都带有这潇湘精神。他的艺术也带有这浓厚的潇湘的遗韵。
广东省博物馆藏石涛早年所作12开山水花卉册中的1开,此开画泛小舟于绝壁之下,其上有一诗云:“落木寒生秋气高,荡波小艇读《离骚》。夜深还向山中去,孤鹤辽天松响涛。”其实,石涛的画与诗,完全可以当作《离骚》来读。
或许是石涛来自清湘,他自小就喜欢读楚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的精神气质是楚辞培养出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石涛早年所作《山水人物图卷》,画石户农、披裘翁等奇异之人,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有一段画雪庵和尚,其上载其事云:“昕夕诵易之乾卦,已而改诵观音,寺因名观音。好读楚辞,时□一册,袖之登小舟,急棹滩中流,朗诵一叶,辄投一叶于水,投已辄哭,哭已又读。叶尽乃返。又善饮,呼樵人牧竖和歌,歌竟瞑然而寐。”咏而狂,读而哭,这样的精神气质,几乎是石涛的象征。
石涛倾心于这楚风:他具有难以释怀的家国之情,他的作品中透出缠绵凄婉的楚韵,他的个性中具有放旷高蹈的楚辞情调。哀怨、迷离、狂放和自我珍摄构成了楚辞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石涛绘画艺术的风格。
[1]程霖生《石涛题画录》卷四著录《写兰墨妙精册》12开,其中1开洪去芜题跋。
[2]《澄秋阁诗集》卷三,清刻本。
[3]《清湘老人题记》所录一画册题跋。其册款称:“零丁老人寂坐大涤草堂得罗纹旧纸写此成册。”此册不见传世,难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