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 言
《画语录》中的“资任”概念素称难解,《画语录》共十八章,《资任章》为最后一章,处于全文总结的位置,具有收摄全篇的意思,石涛这样安排有他特别的用意;《资任章》又是十八章中最长的一章,石涛在不同的意义层次上运用“资任”这一概念,赋予其丰富的内涵,这一概念和《画语录》整个思想具有密切关系。对这个概念的解读是把握石涛绘画理论体系不可忽视的环节。
自清而来,这一概念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兴趣,但这一谜团至今并未真正解开;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这是石涛的“败笔”,属于文人技痒之类的游戏,不必太当真[1]。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对《画语录》及相关画学文献研读中,我发现,这个概念是石涛精心结撰的,在石涛的绘画体系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不仅与“一画”“蒙养”“尊受”“生活”“无法”诸概念具有密切关系,是全面理解《画语录》的关键概念之一,同时,也是石涛画学理论带有统摄意义的概念。从概念的重要性看,在石涛的画学体系中,仅次于“一画”。
在《资任章》的八百多字的篇幅中,“资”出现了3次,“任”出现了66次(如加上题目“资任”之“任”,共67次)。有的论者认为,“资”和“任”是一对概念,“任”侧重指审美对象,“资”侧重指审美心理,“资任”反映的是审美心理感受中的“心源”和“造化”的关系[2]。但在对《画语录》文意的揣摩中,我则倾向于这样的结论:“资”在《画语录》中不具有独立的理论意义,这倒并不是因为它比“任”使用的次数少,而是“资任”如同《画语录》中的“了法”“尊受”等概念一样,是一个偏正结构,“资”是资取、酌取的意思,“资任”也就是取任,中心词是“任”。《资任章》主要谈的是“任”的问题。
石涛的“资任”是一独创的概念[3]。在中国画学史上,也有类似的表述,如《历代名画记》:“董(伯仁)与展(子虔)皆天下纵任。”《笔法记》:“神者,亡有所为,任运成象。”《山水纯全集》:“随时制宜,任其才思。”上述所言之“任”和石涛“资任”说在某些方面有意义关联,但与石涛所创造的“资任”概念有较大差异。因为,上述所举之“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画学概念,而石涛的“资任”是一独立的画学概念,在两千多年的画学发展史中并无与此相类之术语。
石涛这一概念虽为独创,我们在“资任”诸意义中,尚可依稀辨出传统哲学对他的影响,如儒家的“参赞化育”的思想、易学中“裁成辅相”学说、佛教唯识宗的任持观、华严宗的一多互摄学说、禅宗的无念无住无相说以及道家的委运任化思想等,都在“资任”说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不赞成将“资任”学说归于一种学说的影响,如有的研究认为这一概念主要来自唯识宗,有的论者认为它主要来自道家,这样的判断与“资任”说内涵均有不合。石涛早年信佛,并曾对攻《易》投入很多心力,晚年又弃佛入道教之门,他的思想有兼综诸家的特点。同时,他奉行“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的准则,依照石涛的思想逻辑,儒道佛可能都是“资任”说取资的对象,但又都不是,他的“资任”说只属于石涛,任何专于一家的解说,都与其思想有违。
石涛在《资任章》中,60多次使用“任”,意义前后不一,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定义。但石涛绝不是以炫惑文浅陋,石涛作画迷恋于独创,其理论创构也如此,他颇醉心于夺胎换骨的“陌生化”方式,“一画”前此多有人说,但他所拈“一画”,经过他夺胎换骨的改造,成为一种绝不与别人重复的概念,“资任”概念也如此。
“资任”说是奠定在传统语文解说方式之上的,中国书面文化中的概念与西方的限性限义的概念有很大不同,这与汉字的特点以及汉语使用习惯有关。汉字一字多义,多种意义可以置于同一文字空间中,甚至有一字具有相反意义的“反训”现象,不同意义之间一般不会构成较大的意义缠绕,却易形成一种解释的循环,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尤其在理论表述中,不同意义之间所构成的关系往往可以深化内容的传达。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从原始的道路意义中引出,又含有言说和作为形而上的道的多种内涵,道路、言说和形而上的道之间形成一种意义循环。石涛“资任”说反映的正是这种情况,因此,在解读“资任”概念时,必须要借助于汉语语义阐释的资料。
本文对石涛“资任”说的阐释,不是逐一解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而是在语义阐释的基础上,将这一概念放到《画语录》乃至石涛整个画学体系中,寻求其真诂。在《资任章》中,66个“任”字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分别形成几组不同的意思,分别是:受任、取任、胜任、保任和自任。几组意义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种独特的意义系统,这一意义系统正是石涛所要突显的理论要义。
渊明诗意册页之二 纸本设色 27cm×2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如已故著名中国画学研究专家俞剑华先生认为“资任”说是石涛画学“大醇中的小疵”,他说:“把一个‘任’字反复使用六十六次之多,有些句子简直是弄笔头……用一个‘任’字绕来绕去,真使人头昏脑涨、眼花缭乱,而究竟‘任’是什么意思,始终也没说明白。”(《标点注释石涛画语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02—104页)
[2]束景南《画中禅魂 禅中画心——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体系新探》,《文艺研究》,1992年第4期。
[3]“资任”一词,古已有之。本指资历、资材,主要指选能授官中的资质和经历。如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中“陛下以谓二人皆资任浅下,用之则为躐等”“窃以祖宗故事,凡有管军皆以资任先后相压,未尝轻有移易,自非战守功效尤异,岂可超授”(《栾城集》卷四十五)二处所用“资任”之语,资指能力,任指资历。此与石涛所言资任之语意思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