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

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

●泰尔登

【临床应用】有较弱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用于伴激越、抑郁、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用法用量】口服:开始每日50~100mg,分2~3次服用,渐增300~400mg,可增至每日600mg,维持量每日100~200mg。肌注:每次30~60mg,最高每日120~150mg。静注:每次30~60mg,加入葡萄糖溶液缓慢滴注。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轻,可有头晕、无力、口干、便秘、血压下降、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偶有肝损害、粒细胞减少及皮疹发生。

【注意事项】

1.严重心肝疾病、骨髓抑制、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潴留、癫痫者慎用。

2.6 岁以下儿童禁用。

3.本药与吩噻嗪类药可有交叉过敏;与制酸药并用可影响吸收;与三环抗抑郁药并用,镇静及抗胆碱作用增强。

●舒必利

【临床应用】治疗内源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和心身疾病伴抑郁状态、伴抑郁木僵的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乙醇中毒精神障碍。

【用法用量】从小剂量开始,每日2~3次,每次100mg,逐渐增量至每日400~800mg,维持量每日100~400mg。肌注:每日100~300mg。静点:木僵、违拗病人可用本品每日100~400mg稀释于葡萄糖或盐水中缓慢静滴,从小剂量开始。

【不良反应】用药早期出现睡眠障碍和口渴,偶有胃肠道反应。大剂量可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阳痿、溢乳、男子乳房发育、月经异常等。

【注意事项】

1.增量过快可有一过性心电图改变、血压升高或降低以及胸闷、脉频等。

2.高血压病人、嗜铬细胞瘤病人忌用,严重心血管疾病和肝损害者慎用,如出现皮肤过敏应停药。

3.不宜与抗胆碱能药并用。

4.幼儿禁用。

中成药

●人参归脾丸

【药物组成】人参 当归 黄芪 龙眼肉 木香 远志 酸枣仁 甘草 茯苓 白术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适用于抑郁症心脾两虚型、气血不足型,症见心悸,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服。

●人参养荣丸

【药物组成】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肉桂 五味子 远志 陈皮 炙甘草

【功能主治】补益气血,宁神益智。适用于抑郁症气血两亏型,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惊悸健忘,身体消瘦,自汗盗汗,毛发脱落,面色萎黄等。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服。

img28

●十全大补丸

【药物组成】党参 白术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熟地黄 黄芪 肉桂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适用于抑郁症气血两虚型,症见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头晕自汗,精神倦怠,四肢乏力,月经量多等。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服。

●安神补心丸

【药物组成】丹参 五味子 石菖蒲 安神膏

【功能主治】安神补心。适用了抑郁症伴有失眠健忘,头晕耳鸣,心悸等。

【用法用量】每次15粒,1 日3次服。

●柏子养心丸

【药物组成】柏子仁 党参 黄芪 川芎 远志 酸枣仁 肉桂 五味子半夏曲 甘草 朱砂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适用于抑郁症心气不足型,症见所致气短畏寒,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夜多恶梦。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服。

●香砂六君子丸

【药物组成】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木香 砂仁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适用于抑郁症脾胃虚弱,痰湿气滞所致的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薄。

【用法用量】每次6~9g,1日3次服。

●牛黄清心丸

【药物组成】山药 人参 白术 当归 白芍 牛黄 羚羊角 广角 麝香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开窍。适用于抑郁症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或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等。

【用法用量】每次1丸,日2次服。病重者2丸。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安宫牛黄丸

【药物组成】牛黄 麝香 犀角 珍珠 冰片 朱砂 雄黄 黄连 黄芩 栀子 郁金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开窍镇惊。适用于温病热陷心包,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烦躁,惊厥等。以及痰热内闭引起的中风,癫痫,小儿惊厥等。适用于抑郁症痰热扰心所致的烦躁,谵语,神昏等。

【用法用量】每次1丸,日1次服。儿童3岁以内每服1 / 4丸,6 岁以内每服1 / 2丸。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木香顺气丸

【药物组成】木香 乌药 山楂 神曲 香附 甘草 麦芽 枳壳 茯苓 青皮 陈皮 槟榔 莱菔子

【功能主治】开胸顺气,健胃消食。适用于抑郁症气滞,运化失常,症见胸满痞闷,脘腹胀满,停食停水,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1次6g,日2次服。

【注意事项】身体虚弱,肺胃有热及孕妇忌服。

●左归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 枸杞子 鹿角胶 龟板胶 菟丝子 山茱萸 山药 淮牛膝

【功能主治】补肾滋阴,添精益髓。适用于抑郁症肾阴不足型,症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口燥盗汗遗精,虚热时作,耳鸣眼花。

【用法用量】每次1丸,日2次,饭前服用。

●天王补心丹

【药物组成】生地黄 玄参 麦冬 丹参 当归 石菖蒲 党参 茯苓 五味子远志 酸枣仁 甘草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适用于抑郁症心阴不足型,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每次1丸,日2次,饭前服用。

●舒肝丸

【药物组成】川楝子 延胡索 白芍 姜黄 木香 沉香 豆蔻仁 砂仁 厚朴陈皮 枳壳 茯苓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理气止痛。适用于抑郁症肝郁气滞型,症见两胁胀满,饮食无味,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等。

【用法用量】每次1丸,日2次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逍遥丸

【药物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功能主治】舒肝健脾,养血调经。适用于抑郁症肝郁脾虚型,症见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大便溏薄,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每次6~9g,1 日1~2次服。

●朱砂安神丸

【药物组成】朱砂 黄连 生地黄 当归 甘草

【功能主治】清心养血,镇惊安神。适用于抑郁症于心火亢盛型,心血不足型,症见心神不安,烦躁不眠,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夜寐多梦。

【用法用量】每次1丸,日2次,饭前服用。

●六味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 山茱萸 牡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适用于抑郁症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用量】每次1丸,日2次,饭前服用。

●健脑补肾丸

【药物组成】酸枣仁 远志 龙骨 川牛膝 杜仲 朱砂 当归 山药 人参 鹿茸

【功能主治】健脑益气补肾强精。适用于抑郁症心肾两虚型,症见健忘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肾亏遗精等。

【用法用量】1 次15粒,日2次,早晚各1次服。

●刺五加片

【药物组成】刺五加

【功能主治】扶正固本,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刺五加所含的刺五加苷和黄酮成分等,有提高器官功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抗疲劳,抗辐射,调整人体功能,调整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治疗冠心病伴有抑郁障碍疗效较好。适用于抑郁症年老体衰,久病不愈,气血两亏,脾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全身乏力,心悸失眠,阳事不举,多梦遗精,食欲不振等。

【用法用量】每日3次,1 次2~3片服。

●脑灵素片

【药物组成】人参 鹿茸 龟板 鹿角胶 枸杞子 五味子 黄精等。

【功能主治】补气血,养心肾,健脑强神。适用于抑郁症气血虚肝肾阳虚者,症见健忘失眠,头晕心悸体虚自汗,阳痿遗精等。

【用法用量】每次3~4片,1 日2~3次服。

【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慎用。

●补肾益脑片

【药物组成】人参 酸枣仁 鹿茸 远志 五味子 熟地黄 当归 枸杞子川芎 补骨脂 朱砂

【功能主治】滋肾益气,补血生精,养心安神。适用于抑郁症气血两亏,阳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膝软,耳鸣耳聋等。

【用法用量】每次4~6片,1 日3次服。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者忌用。

●补血宁神片

【药物组成】首乌藤 鸡血藤 熟地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养血安神。适用于抑郁症肾阴虚心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夜梦遗精,小便频数,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每次4~6片,1 日3次服。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期间忌用。

●更年安

【药物组成】熟地 何首乌 泽泻 茯苓 五味子 珍珠母 夜交藤 玄参浮小麦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烦安神,可调节机体平衡,有健身养神,益寿延年之效。用于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抑郁、焦虑等症状。可伴有潮热汗出,眩晕失眠,烦躁易怒,血压不稳等。

【用法用量】每次4~6片,1 日3次服。

【注意事项】脾肾阳虚,形寒肢冷者慎用。

●五加参冲剂

【药物组成】刺五加 人参

【功能主治】扶正固本,宁神益智。适用于抑郁症所致的失眠多梦,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还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每次1块,1日2次。用白开水冲化后饮用。

●参杞冲剂

【药物组成】党参 麦冬 枸杞子

【功能主治】润肺生津,健脾胃。适用于抑郁症气阴两虚型,症见身体衰弱,头晕眼花,腰酸遗精,体倦乏力。

【用法用量】每次10g,1 日2次。用白开水冲化后饮用。

●阿胶益寿精

【药物组成】人参 黄芪 熟地黄 何首乌 阿胶 陈皮 木香 甘草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适用于抑郁症气血双亏型,症见未老先衰,四肢无力,腰膝酥软,面黄肌瘦,健忘失眠及产后诸虚等。

【用法用量】每次10g,1日2次。用白开水冲化后饮用。●健脑冲剂

【药物组成】枸杞子 酸枣仁

【功能主治】养血安神,滋肾健脑。适用于抑郁症及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用法用量】1 次10g,1 日2次。用白开水冲化后饮用。●阿胶滋补精

【药物组成】党参 熟地 阿胶

【功能主治】养肝滋肾,大补气血。适用于抑郁症身体衰弱,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次10g,1日2次。用白开水冲化后饮用。●生脉饮

【组成药物】党参 麦冬 五味子

【功能主治】益气复脉,养阴生津。适用于抑郁症热伤元气,津液耗损,脉虚乏力者。

【用法用量】每次10mL,1日3次服。

●人参蜂王浆

【药物组成】人参 蜂王浆 蜂蜜 尼播金乙酯 香精

【功能主治】滋补营养,安神。适用于抑郁症伴有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者,失眠或有神经衰弱者。

【用法用量】每次10mL,1日2次服。

●康宝口服液

【药物组成】蜂王浆 刺五加 黄精 黄芪 山楂 枸杞子 淫羊藿 熟地黄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适用于抑郁症伴有头晕耳鸣,视听减退,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慌气短,脑功能减退等。

【用法用量】每次10mL,1日2次服。

●泰山灵芝精

【药物组成】灵芝 人参 丹参 杜仲 枸杞子 何首乌 酸枣仁 五味子 熟地黄 当归 蜂蜜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养心安神。适用于抑郁症及神经衰弱的辅助治疗,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等。

【用法用量】每次10mL,1日2次服。

●西洋参蜂王浆

【药物组成】西洋参 蜂王浆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用于抑郁症及神经衰弱,病后体虚的辅助治疗。症见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健忘失眠等。

【用法用量】每次10mL,1日2次服。

●参芪精

【药物组成】人参精 黄芪精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安神益智,强心利尿。适用于抑郁症身体虚弱者,症见食欲不振,疲劳过度,心悸虚泻,失眠多梦等。

【用法用量】每次10mL,1日1次,早饭前饮用。

●人参滋补膏

【药物组成】生晒参 鸡血藤 仙鹤草 续断 地黄 桑寄生 狗脊 女贞子何首乌

【功能主治】补气血,填精髓,强筋骨。用于抑郁症及神经衰弱的治疗及病后失调等。症见气血两亏所致的精神疲倦,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

【用法用量】每次9~15g。1日2次,白开水冲服。

●败酱片

【药物组成】黄花败酱

【功能主治】镇静安神。中枢神经镇静药。用于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及精神病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2~4片,每日2~3次服。

●清脑复神液

【药物组成】人参 黄芪 当归 鹿茸 菊花 薄荷 柴胡 远志 五味子麦冬 熟地黄 茯苓 百合等48味

【功能主治】清心安神,化痰醒脑,活血通络。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顽固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所致头痛、眩晕、健忘、失眠等。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1日2次服。

【注意事项】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甜梦胶囊

【药物组成】黄精 黄芪 党参 刺五加 淫羊藿(制) 山药泽泻 茯苓蚕蛾 枸杞子 熟地黄 马钱子(制)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用于头晕耳鸣,视减听衰,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慌气短等。

【用法用量】每次3粒,1日2次服。

●七叶神安片

【药物组成】三七叶总皂苷

【功能主治】益气安神,活血止痛。用于心气不足,失眠,心悸,胸痹心痛等。

【用法用量】每次50~100mg(1~2片),1日3次,饭后服。

中药单方

紫苏 15g,每日1~2次,水煎服。有理气宽胸,和胃止呕之功效。治疗抑郁障碍辨证属脾胃气滞者,症见胸闷呕吐等。

薄荷 15g,每日1~2次,水煎服。有疏解肝郁之效。治疗抑郁障碍辨证属肝郁气滞所引起的胸闷胁痛等。注意不宜久煎。

菊花 20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清肝明目解郁之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伴有抑郁障碍者。

柴胡 15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中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头晕目眩、耳鸣及月经不调等。有镇静镇痛作用。

淡豆豉 15g,每日1~2次,水煎服。具有除烦解郁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中伴有热象的心烦焦虑不眠等。特别是热病后出现的抑郁。

栀子 15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宣泄邪热,解郁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中伴有热象的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等。

淡竹叶 25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清热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伴有热象的心烦焦虑等。

黄连 10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阴血不足,心烦不眠者,可与阿胶、白芍、鸡子黄配伍,有清热养血安神之效。

败酱 10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破瘀,镇静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所导致的失眠周身不适、情绪不稳以及易疲劳、脑力活动迟钝等。

砂仁 6g,每日1~2次水煎服,不宜久煎。具有化湿行气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脘痞闷、腹胀食少等症。

石菖蒲 10g(干品)10~15g(鲜品),每日1剂,水煎服。具有芳香化湿,开窍宁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发呆、少语、烦躁、耳鸣、健忘等。

莱菔子 15g,每日1~2次,水煎服。具有消食除胀降气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伴有的胸膈满闷、食积气滞等。

img29

枳实 10g,每日1~2次,水煎服。具有宽胸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伴有的胸闷及饮食不消等。

佛手 9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行气止痛和舒肝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中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胀痛、胸腹痞满、食欲不振等。并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木香 9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伴有腹满胀痛、消化不良等。

香附 15g,每日2~3次,水煎服。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情志抑郁所致的消化不良、胸膈痞闷、呕吐吞酸、心腹疼痛、胁胀、乳房胀痛、疝气等。

麝香 0.03~0.1g,入丸散剂,或制片含舌下。每日1~2次。具有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辨证属清窍被蒙所致的发呆、不语、不动、反应迟钝等。

冰片 0.03~0.1g,入丸散剂,或含舌下。每日1~2次。具有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痰迷心窍所致的不言不语,呆滞少动等。

安息香 0.3~1.0g 研末服。每日2~3次。具有行气开窍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痰涎壅盛所致的胸闷气滞、心腹疼痛等。

珍珠母 2.0~4.0g,研末吞服。每日2~3次。具有平肝潜阳除烦、安神之功效。治疗抑郁障碍属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失眠、惊悸等。

白芍 生药30g,酒炒或炒炭6~15m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潜阳安神、聪耳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肝阳上亢所致的心悸、失眠、头痛眩晕等。

龙骨 30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阴虚阳亢所致的神志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烦躁等。

牡蛎 30g 水煎服。每日1~3次。具有平肝潜阳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中由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失眠等。

磁石 1.0~3.0g,研末服。每日2~3次。具有潜阳安神、聪耳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宁、心悸、失眠、头晕头痛等。

钩藤 15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平肝清热、熄风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癫痫伴有抑郁障碍的治疗。

羚羊角 0.3~0.5g,研末服。每日1~2次。具有清热熄风之功效。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用于癫痫伴有抑郁障碍的治疗。

天麻 3~10g,水煎服,1.0~1.5g 研末服。具有熄风平肝之功效。对于癫痫伴发的抑郁障碍有良好的作用。

朱砂 0.3~1.0g,水研磨成粉冲服。每日1~2次。具有清心、定惊、安神、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心火亢胜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等症状。

琥珀 1.5~3.0g,研末冲服。每日2~3次。具有定惊安神、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属心神不宁导致的心悸不安、失眠多梦等。

酸枣仁 18g,水煎服,每日1~2次,1.5~3.0g研末冲服或睡前吞服。具有养心益肝、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惊悸怔忡等。

柏子仁 18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属血不养心的惊悸怔忡、虚烦不眠等。

灵芝 15g,水煎服,每日1~2次。具有养心安神,补气益血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由于心气虚或心血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呆滞等。

夜交藤 60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

远志 10g,水煎服,或浸酒服。每日2~3次。具有宁心安神、祛痰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属心神不安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

合欢 合欢花9g、合欢皮10~15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安神解郁之功效。用于情绪抑郁或愤怒引起的烦躁、失眠、健忘等。

茯苓 15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有抑郁情绪伴有心悸、失眠、健忘等。茯神效果更佳。

川芎 9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安神镇静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症辨证属肝郁气滞所导致的血行不畅,症见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胁肋疼痛以及失眠、心烦等。

丹参 15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活血祛瘀、除烦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有心脑血管疾病伴有抑郁障碍出现的失眠、烦躁、心悸、健忘等。

郁金 10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凉血清心、行气开郁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辨证属湿浊蒙蔽心窍所致的发呆、少语、坐卧不宁等。

人参 9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胃、生津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心脾气虚所导致的无力、疲劳、健忘、失眠以及心气不足、心悸怔忡等。

党参 15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脾肺气虚所致的身疲乏力、语声低微、喜卧少动等。

五味子 10g,水煎服,每日3次。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养心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的心阴不足、心失所养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大枣 15g,水煎服,每日3次。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属内伤肝脾、耗伤营血所致的失眠、心悸、体倦乏力、不思饮食等,常与甘草、小麦配伍。

百合 30g,水煎服,每日3次。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抑郁障碍属阴虚有热出现的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

当归 15g,水煎服,每日2次。具有镇静安神之作用。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宁、健忘、失眠、头痛、头晕等。

中药复方

●柴胡疏肝饮加减

组成:柴胡9g 白芍9g 香附6g 枳壳6g 青皮3g 陈皮3g 半夏6g 砂仁3g苍术6g 枳实3g 栀子6g 丹皮3g 炙干草3g 木香6g

功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清泄肝火。

主治:抑郁障碍肝郁气滞型。症见病程短,起病急,精神抑郁,忧伤愁闷,唉声叹气,易怒心烦,胸胁胀满不适,脘腹胀痛,胸膈痞闷,食少纳呆,口苦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 2次服。

来源:龚绍麟.抑郁症.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img30

●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12g 红花9g 当归9g 生地黄9g 川芎5g 赤芍6g牛膝9g 桔梗5g 柴胡3g 枳壳6g甘草3g

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抑郁障碍血行郁滞型。症见病程短,起病急,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急躁易怒,心神不宁,头痛胁痛,胸痛,失眠多梦,舌边有瘀斑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加味四物汤

组成:当归15g 白芍12g 川芎4g 熟地18g 女真子12g 枸杞子12g 白蒺藜10g 柴胡4.5g 木瓜10g 谷芽10g

功能:调肝解郁,养血安神。

主治:抑郁症情志内郁,脾失健运,血不养心型。症见精神抑郁,面色萎黄,食少体瘦,心悸不安,少寐,舌淡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中医精神病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归脾汤

组成:白术9g 茯苓10g 黄芪12g 龙眼肉10g 炒酸枣仁10g 人参12g 木香5g 甘草5g 当归10g 远志10g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抑郁症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症见精神抑郁,面色无华,少寐多梦,神疲倦怠,纳呆气短,舌淡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济生方.

●导赤散加味

组成:生地15g 木通10g 甘草10g 竹叶6g 川连3g 熟军(后下)10g扑硝10g 玄参12g 人工牛黄3g(冲服) 水飞朱砂3g(另冲)

功能:清心泻火,镇心安神。

主治:抑郁症心火独亢型。症见精神抑郁,心悸易惊,烦热不安,口渴,少寐易醒,口舌糜烂,小便黄赤,便秘,舌红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导痰汤加减

组成: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甘草8g 枳实10g 胆星16g 白术10g党参10g 石菖蒲10g 薤白10g 远志10g

功能:健脾化痰,祛湿醒神。

主治:抑郁症痰浊扰心型。症见精神抑郁不振,形体稍胖,面色晦暗,眼睑浮肿,神疲乏力,少寐,健忘,胸闷不舒,脉滑细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中医精神病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解郁宣肺汤加减

组成:柴胡6g 香附6g 萱草15g 紫菀15g 地黄15g 枣仁15g 茯神12g归身6g 朱砂1g(冲服)

功能:疏肝理气,宣通肺郁。

主治:抑郁症肝肺双郁型。症见病情日久,心情抑闷不欢,时叹息,唉声叹气,悲伤哭泣,恐惧多疑,面色憔悴,精神不振,舌淡红,苔薄腻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甘麦大枣汤加味

组成:甘草9g 淮小麦9g 大枣10枚 柏子仁10g 枣仁10g 茯神10g 合欢花9g

功能:养心安神。

主治:抑郁症气郁血虚型。症见精神忧郁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脉弦细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中医内科学.

●心肾两交汤加减

组成:生地18g 熟地18g 菟丝子12g 石斛18g 地骨皮12g 石菖蒲6g 远志6g 桑椹子30g 麦冬12g 连翘9g 五味子6g 黄连6g 肉桂1g

功能:交通心肾。

主治:抑郁症心肾不交型。症见精神抑郁不振,口中烦热,少寐多梦,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中医精神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组成:桂枝10g 白芍15g 生姜10g 甘草10g 大枣5枚 夜交藤40g 龙骨40g 牡蛎40g 合欢花20g 百合25g 石菖蒲10g

功能:调阴阳,和气血。

主治:抑郁症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型。症见精神抑郁焦虑,善怒易惊,白昼思睡,夜间少眠,孤僻寡言,舌红少苔,脉弦细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