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帕金森病
(三)帕金森病
抑郁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共患病,甚至是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约20%~60%患者伴有抑郁障碍,其中约50%符合抑郁症的诊断。对于伴有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可用抗帕金森药物、抗抑郁药物,一般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状,舍曲林及文拉法辛对伴发的抑郁障碍尤其有效。需注意的是,在卡比多巴或左旋多巴治疗期间,绝对禁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西药
1.舍曲林 每日初始量50mg,1 次服,缓慢增药,1~2周后至每日100~200mg,每日1次或睡前服用。
2.文拉法辛 开始每日50mg,分2次服,以后每4天增加50~75mg,至每日200mg,分3次服。减药缓慢。缓释胶囊75~150mg,每日1次服用。
3.西酞普兰 10mg,每日1次服,1 周后渐增至每日20mg,根据病情可增至40mg。
4.阿普唑伦 每次0.4mg,每日2~3次服,必要时可增加至0.8mg,每日 3次服。
5.希德 每次10mg,每日3次服,根据病人年龄等适当增减剂量,但不超过1日60mg。
注:舍曲林、文拉法辛、西酞普兰最好不同时服用,必要时请专科医生指导应用。
中成药
1.安神丸 每次15~20丸,每日2次服。有益气养血、安神宁心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伴有抑郁症状者,如失眠,头昏,耳鸣,心悸健忘及情绪低落等。
2.木香顺气丸 每次6g,每日2次服。具有开郁顺气、消食之功效。用于抑郁症属停食腹胀,气逆反胃及胸闷疼痛等。
3.柴胡疏肝丸 每次1丸,每日2次服。具有疏肝理气,消胀止痛之功效。用于抑郁障碍属肝气不舒者,症见胸肋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等症状。孕妇慎服。
4.六味地黄丸 每次1丸,每日2次服。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用于抑郁症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型,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而聋,遗精盗汗等症状。
5.五味子丸 每次1丸,每日2次服。有滋阴补气,填精益髓之功效。用于抑郁症属肾气不足,症见腰膝疼痛,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四肢无力等。
中药单方
1.丹参 10~20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除烦安神,活血祛瘀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血中有热象而出项的失眠、心悸怔忡、烦躁不安等。
2.灵芝 3~15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血虚,心气虚出项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呆滞等。
3.五味子 10~15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属心阴不足,心失所养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4.百合 9~30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热病后出现的神志恍惚,烦躁失眠的等。
5.柏子仁 10~20g,水煎服,每日2~3次。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属血不养心所致的惊悸怔忡,虚烦不眠等。
中药复方
1.酸枣仁汤,补心汤加减
组成 酸枣仁18g 生地15g 玄参15g 当归9g 川芎3g 丹参9g 知母6g党参9g 黄芪9g 龙眼肉6g 茯神12g 柏子仁9g 远志9g 桔梗9g 炙甘草6g
功能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益智。适用于气血亏损所致的心神失养。症见郁闷不乐,心烦不安,多疑敏感,自卑为废人,头晕目眩,腰酸背痛,健忘,口燥咽干,食少纳呆,心慌气短,精神萎靡不振,全身无力,懒言少动,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易惊醒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 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六味地黄丸加减
组成 熟地30g 山萸肉15g 山药15g 泽泻15g 茯苓12g 丹皮12g 旱莲草6g 女贞子6g 补骨脂6g 杜仲6g 枸杞子6g 酸枣仁15g
功能 滋补肝肾。适用于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肾阴虚内热所致,症见精神萎靡不振,神疲倦怠,喜静少语,不能与人交谈,行为迟滞,反应缓慢,注意力分散,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多疑敏感,易焦虑,心烦,惊悸,口苦咽干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 2次服。
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

3.补血除颤汤
组成 白芍12g 首乌12g 丹参15g 钩藤15g 阿胶(烊化)12g桑寄生30g 龟板30g 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明天麻10g 黄芪20g砂仁5g 甘草6g
功能 益气养血,健脾补肾,镇潜熄风,适用属气血不足,脾肾虚弱者,症见失眠,健忘,心烦,情绪低落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 中国脑病秘方大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清肝宁心汤
组成 钩藤20g 丹参30g 生珍珠母20g 夏枯草15g 酸枣仁15g 合欢皮12g 炙甘草3g
功能 清肝解郁,养心安神。适用于原发病出现抑郁及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失眠,健忘,多梦,疲倦等,属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热扰心神者。
用法 每日1剂,水煎,1 次睡前服。
来源 千家妙方.北京:解放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