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抑郁障碍用药
月经期抑郁障碍用药
月经周期与抑郁情绪有关,女性在月经期可出现易激惹或其他心理和行为的改变,经前期女性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与他人或家人发生矛盾,对紧张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躯体不适,如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感觉异常等。少数严重者,其症状可能符合抑郁症标准。对女性月经周期的抑郁障碍除了心理治疗外,严重者可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西药
1.氟西汀 每日20mg ,早饭后服。
2.文拉法辛 每日75~150mg,分3次服。缓慢增量最大不超每日375mg。缓释胶囊每日75~150mg,1 次服。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00mg,1次服。
3.路优泰 每次300mg,每日3次。
4.希德 每次10mg,每日3次,根据病人年龄、症状适当增减剂量,但每日不超过60mg。
5.丁螺环酮 每次5~10mg,1日3次服。
注:氟西汀、文拉法辛、路优泰不可同时服用,病情无好转请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中成药
1.归脾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服。有补气养血,健脾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出现的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
2.宁神定志丸 每次9g,每日2次服。有益气安神之功效。用于气虚所致的神志不宁,惊悸健忘,夜间失眠,白昼倦呆等。
3.舒肝丸 每次1丸,每日2次服。有舒肝,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肝气郁结者所致的月经期情绪不舒,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
4.枕中丸 每次1丸,每日2次服。有滋阴益智,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血虚弱,精神恍惚,惊悸不安,健忘失眠等。
5.夜宁糖浆 每次40mL,每日2次服。有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血虚所致的头昏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
中药单方
1.柴胡 3~10g,每日2次,水煎服。有舒肝解郁之功效。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期烦躁易怒,伴有胸胁胀痛者。

2.香附 6~12g,每日2次,水煎服。有舒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月经期情绪抑郁,乳房胀痛,消化不良者。
3.当归 3~12g,每日2次,水煎服。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所致的心悸失眠,疲倦头晕等。
4.远志 20g,每日2次,水煎服。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之功效。用于神不守舍或痰阻心窍所致月经期出现的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情绪不稳等。
5.夜交藤 30~60g,每日2次,水煎服。有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阴虚血少所致月经期出现的虚烦不眠,多梦等。
中药复方
1.柴胡舒肝饮加减
组成 柴胡9g 郁金9g 白芍9g 香附6g 枳壳6g 青皮3g 半夏6g 砂仁3g苍术6g 枳实3g 栀子6g 丹皮3g 炙甘草3g 木香6g
功能 舒肝解郁,理气止痛,清泄肝火。用于治疗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肝郁化火之征候。症见情感不遂,精神抑郁,忧伤愁苦,唉声叹气,易怒心烦,胸胁胀满不适,食少纳呆,口苦,恶心呕吐,女性月经不调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 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淡竹叶汤
组成 竹叶9g 黄芩10g 知母12g 麦冬18g 茯苓20g
功能 养阴润燥,清热宁神。用于中医辨证属心火偏旺,热扰心神者。症见面色潮红,口干唇燥,长吁短叹,目眩头昏,心情抑郁,胸膈满闷,心悸失眠,心烦意乱,紧张害怕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 中医精神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3.舒肝活血汤
组成 柴胡10g 川芎10g 枳壳10g 赤芍10g 当归10g 桃仁10g 红花6g香附6g 郁金6g 延胡索6g 莪术6g 三棱6g 甘草4g 益母草20g
功能 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用于治疗经前期抑郁症,辨证属气滞血瘀者。症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情绪低落,烦躁易怒,面色发青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一般每次月经前服药2~5剂,月经来潮,症状解除,连续服6个月经周期。
来源 中国脑病秘方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逍遥调补汤
组成 柴胡10g 当归10g 白芍10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续断10g 陈皮10g 甘草6g 黄芪15g 枸杞子15g 制香附30g
功能 健脾益肾调肝。用于月经前出现的抑郁,辨证属肝郁脾虚者。症见紧张焦虑,急躁易怒,情绪低落,乳房胀痛,腰酸少腹胀痛,饮食少,失眠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 中国脑病秘方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