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发生时怎么办?
2025年09月17日
鼠疫发生时怎么办?
鼠疫俗称1号病,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严重威胁作用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耶尔森菌。
鼠疫的潜伏期,一般情况下腺鼠疫为2~5天,而肺鼠疫可持续数小时至3天,曾经接受预防接种者可长达9~12天。
在鼠疫发作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同时伴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头及四肢疼痛、皮肤、黏膜出血等,随后还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衰竭、血压下降和步态蹒跚等症状。
鼠疫经常通过跳蚤之类的昆虫来进行传播,从而构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主要传播途径,而家鼠是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如果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就有患上鼠疫的可能,应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就要立即将患者隔离,并由专业人员及时对患者的房间以及用过、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地消毒。
如果是在家中或单位发现不明原因的死鼠,应立即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接触过鼠疫患者也应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经常性地开展灭鼠、灭蚤等行动,在鼠疫疫情发生后,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疫区。
为了防止鼠疫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经常性地进行灭鼠、灭蚤行动,监测和控制鼠疫;严格对患者进行隔离;对于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别隔离。对鼠疫患者的分泌物以及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或焚烧,并想方设法防止鼠疫患死者的尸体与外界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交通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进行严格检疫并灭鼠灭蚤。
(3)保护易感者。服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类药,连用6天。以预防性服药,加强个人防护,也可进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