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中毒时怎么办?

鱼胆中毒时怎么办?

淡水养殖的青鱼、鳙鱼、草鱼、鲢鱼、鲤鱼等容易引起鱼胆中毒。鱼胆中毒潜伏期最短为0.5小时,通常情况下为5~12小时。最早会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症状,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在病后2~3天会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功能也会有明显的改变等。泌尿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毒后3~6天会有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早期有头晕、头痛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脑水肿,甚至还会出现神志不清、谵语、烦躁不安、全身阵发性抽搐、昏迷等症状。循环系统可出现心悸、心律紊乱、休克等。

据报道,一般情况下,如果食用鱼重0.5kg的鱼胆4~5个或鱼重2kg的鱼胆1个,便会引起中毒;如果食用鱼重2.5kg的鱼胆2个或鱼重5kg的鱼胆1个,就会导致死亡。鱼胆中毒发病快、进展快且病情重,一般在中毒后第8~9天就会死亡。如果抢救不及时,病死率便会高达30%。

如果吞服鱼胆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就要进行催吐、洗胃。假如鱼胆汁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就要对症下药,如果条件允许,则要尽快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这样不仅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还能促进体内毒物的排出。

很多地方的人们认为鱼胆有“明目”、“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等功能,因此,人们经常会有服用鱼胆来治疗某些疾病的习惯。对于这些人,应对鱼胆的有毒性进行充分地了解,防止滥吞食鱼胆而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