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旱灾时怎么办?

发生旱灾时怎么办?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为土壤的水分不足,以及农作物水分的平衡性遭到破坏而导致减产或者歉收,从而带来严重的粮食问题,甚至还会引发饥荒。不仅如此,旱灾还能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最重要的是,旱灾过后很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导致饥荒的严重,引起社会的动荡。

土壤缺乏水分或者水分不足,不仅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还会引起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使农业受灾,还会严重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以及生态环境。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会造成灾害,一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一些人为的措施。在世界范围之内,各国为了防止干旱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般有: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的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的地下水甚至海水等。

防止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有:多植树,多种草;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防止土壤板结;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样有利于保持土壤肥沃;少用含磷之类的化肥,因为它们会通过雨水进入河流,使水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