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和胃作用

中草药的和胃作用

中草药的和胃作用是指中草药具有调和胃肠功能,有助消化、止酸、导滞、通便等作用。

和胃降逆法

用于治疗胃部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陈皮、半夏、生姜、甘草、白芍、竹茹等,常与理气药配伍使用。常用的代表方剂有二陈汤、小半夏汤、温胆汤。

止酸法

用于胃酸过多,如溃疡病、胃炎等。常用止酸药物,如乌贼骨、煅牡蛎、吴茱萸、甘草等。代表方剂如左金丸、乌贝散。

消导法

有开胃消食的作用,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常用药物以山楂、神曲、麦芽、内金为代表,方剂如保和丸。消导药大多有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食物的作用。食滞常是气滞和气虚的表现之一,治疗上消导药常与理气和补气药同用。

导滞法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湿热、胃炎等。药物以槟榔、枳实、大黄为代表,方剂如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

通便法

用于大便秘结。以芒硝、生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为代表。方如有大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等。通便药能刺激肠道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