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然微乎其微,但却能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某种元素供给不足,就会发生该种元素缺乏症;如果某种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也会发生中毒。缺不缺微量元素可通过化验检测血液中的含量来确定。

微量元素在体内有哪些作用呢?

铁: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27%的铁组成血红蛋白,3%的铁组成肌红蛋白,0.2%的铁构成多种含铁酶。血红蛋白能将氧气送至全身组织,肌红蛋白和氧的结合力很强,能储备部分氧气,在骨骼肌缺氧时可以释放这部分氧。每日铁需要量为10~18mg,如果供给不足,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锌:是仅次于铁的需要量较大的微量元素,是200多种含锌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激活剂,在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婴儿每天需锌量为3~5mg,1~10岁儿童每天需锌量为10mg。婴幼儿锌供给不足,会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也影响味觉和免疫功能,缺锌是厌食症的主要原因。

碘:能调节体内热能代谢,是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婴儿每天需碘量为0.045~0.15mg。若碘不足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引起克汀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如果摄入过多,也会发生碘中毒。

铜:在人体内含量很少,是组成体内多种金属酶的重要成分,主要功能是促进铁构成血红蛋白,也是许多氧化酶的辅助因素。人体缺铜时,会发生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生长缓慢和情绪不稳。铜代谢紊乱可致肝豆状核变性。

硒:参与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代谢过程,是人体肌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硒时容易发生克山病。

那么怎样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呢?

铁:动物性食物中,如肝脏、动物血、肉类和鱼类所含的铁为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也称亚铁,能直接被肠道吸收。植物性食品中的谷类、水果、蔬菜、豆类及动物性食品中的牛奶、鸡蛋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这种铁也叫高铁,以络合物形式存在,络合物的有机部分为蛋白质、氨基酸或有机酸,此种铁须先在胃酸作用下与有机酸部分分开,成为亚铁离子,才能被肠道吸收。所以动物性食品中的铁比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容易吸收。为预防铁缺乏,应该首选动物性食品。

锌:动物性食品中的牛肉、猪肉、羊肉、鱼类、牡蛎含锌量高。植物性食品中的蔬菜、面粉含锌量少,且难吸收。

铜:含铜最多的食品是肝脏,大多数的海产食品,如虾、蟹含铜较多。豆类、果类、乳类含铜较少。

碘:因海水含碘丰富,所以海产品都含有碘,特别是海带、紫菜含碘最多。

硒:谷物、肉类、海产品含量高,除缺硒地区外,一般膳食不缺硒。

因各种食品含微量元素多少不同,为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应吃多种食物做成的混合食品,不能偏食、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