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简称溃疡病,是指胃肠黏膜被胃液消化所形成的溃疡。其中常见的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溃疡病有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以上腹痛为主。溃疡病引起的上腹痛具有规律性,与饮食有关。胃溃疡疼痛多发生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在饭后3~4小时,有时还出现半夜疼痛,进食能暂时缓解。溃疡病常常时好时坏,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短则数天,长则数月,经治疗后好转或自行缓解,过了一段时间又复发。溃疡病还可能发生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并发症。在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均有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溃疡可累及肌层以至浆膜,有时穿透浆膜而穿孔。前壁穿孔,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溢入腹腔,会导致急性腹膜炎。后壁穿孔多和腹腔器官如肝、胰、横结肠粘连,称穿透性溃疡。当溃疡基部的血管,尤其是动脉受侵蚀时,可导致大出血。
预防溃疡,要注意饮食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节制烟酒;慎用可能引起溃疡的药物。
治疗溃疡病常用碱性药和解痉药,以降低胃酸和解除胃肠痉挛。常用的碱性药有胃舒平、氧化镁合剂、氢氧化铝凝胶等,常用的解痉药有阿托品、颠茄片、普鲁苯辛、胃疡平等,还可用甲氧咪呱、硫糖铝等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目前的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抗HP的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尤为重要,治疗上主要采用“三联疗法”。
针对症状还可采用其他药物治疗,例如:
1.抗酸剂。碱性抗酸剂可以中和胃酸,从而减轻疼痛。主要为碳酸氢钠、氧化镁、氢氧化铝,次碳酸铋。常用复方制剂有胃舒平、胃疡宁、乐得胃、复方钙铋镁等。
2.分泌抑制剂。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洛赛克(奥美拉唑)。
3.加强保护因素的药物。常用的有硫糖铝、达喜(铝碳酸镁)、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钾)等。
对于症状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溃疡病,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