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
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
解热镇痛药是我们常用的治感冒药,本类药物不但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其中多数还有消炎和抗风湿作用。解热作用是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只对发烧病人有退热作用,但并不能使正常体温下降。常用于退热的药物如安乃近、氨基比林、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感冒时发烧是机体一种正常防御反应,有利于病原体的消除。另外,有些疾病需要通过发烧的热型进行诊断的。因此要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发热,不能见热就退,滥用解热药。如病因未除,当药物作用消失后,体温即再回升,故发热病人还要着重进行病因治疗。除非是发热过高,一般都不急于用退烧药。
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不及镇痛药强,只对中等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月经痛等钝痛疗效较好,对外伤性及内脏绞痛无效。本类镇痛药优点是无成瘾性,无呼吸抑制作用。
由于解热镇痛药多数是非处方药,人们可以不经过医生处方而直接从药店买来应用,因此要注意不可滥用,更要注意它们的禁忌证。
据统计,目前国内解热镇痛药中销售量最大的是解热镇痛片(即APC片,含非那西丁、阿司匹林和咖啡因)与去痛片(即索密痛片,主要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这类药物如果滥用,必然会造成药源性疾病,有时还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长期服用含非那西丁的制剂,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等,甚至可能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非那西丁还易使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发绀反应。此外,非那西丁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并对视网膜有一定毒性。长期服用非那西丁还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因此,我国宣布淘汰的127种药品中就有非那西丁片,但其复方制剂如APC片、去痛片并未被淘汰。有人长期服用去痛片来制止头痛,殊不知,去痛片亦可引起去痛片性头痛,故不宜服用。
氨基比林和安乃近同属吡唑酮类药物,对造血系统有不良影响。氨基比林作用快,可因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而引起大汗淋漓、极度虚弱和血压下降等虚脱现象。幼儿和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氨基比林在少数过敏病人中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氨基比林在胃酸条件下,与食物发生作用,可形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特别是亚硝胺。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忌用。
解热镇痛药多数对胃刺激较大,因而消化系统溃疡者也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