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疗的药物现状

失眠治疗的药物现状

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个体差异很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老年人每天睡眠5~6小时就够了,而青壮年一般要睡7~9小时,儿童常需12~14小时。失眠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如入睡困难、早醒、屡睡屡醒等,影响了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而定。由于失眠症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所致,所以药物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不可过分依赖。现将常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介绍如下:

1.苯二氮img3类:按药物半衰期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类。

(1)短效类:三唑片、奥沙西泮、咪唑西泮。

(2)中效类: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片、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

(3)长效类:地西泮(安定)、硝基安定、氟西泮、氟硝泮。

这类药主要是对大脑边缘系统有抑制作用,能消除忧虑和紧张。药物小剂量产生镇静作用,大剂量睡前服用可作为催眠药用。由于其毒性较小,安全范围大,因此目前较广泛地用于失眠症的治疗。

2.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鲁米那)、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等,可选择性地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从而使外周冲动不能传达到大脑皮层而引起睡眠。对睡眠不深、多梦和易醒者,可选用长时间作用的苯巴比妥;对入睡困难者,可选用作用快的催眠药异戊巴比妥等。由于此类药物常有醒后头昏、困倦、精神不振、思睡等后遗作用,目前较少用于治疗失眠。

3.选择性作用的新型催眠药(非苯二氮img4类):如佐匹克隆(又名忆梦返)、思诺思(唑吡坦)、扎来普隆。

4.其他:如(1)水合氯醛,其催眠作用快,多于服后15分钟内出现,可持续6~8小时,除口服外,还可灌入直肠内,对顽固性失眠或用其他催眠药效果不佳的病人,有较好的疗效。(2)溴化物(如三溴合剂、健脑合剂等),多用于神经衰弱的焦虑和失眠症状。由于溴剂排泄缓慢,长期应用可导致蓄积而中毒,尤其对低盐或无盐饮食者更易发生,应列为禁忌。(3)安眠酮,作用较迅速,服后30分钟内即可入睡,持续6~8小时,醒后无后遗作用和不快感,每次0.1~0.2g,睡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