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的药物治疗

溃疡的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PU)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药物众多,尤其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使治疗该病的药物选择性大大增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药物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溃疡发作的诱因,抑制过多的胃酸,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目前常用的治疗溃疡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酸药

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后能降低胃内容物酸度,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发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餐后服药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合理用药应在餐后及临睡前各服一次。理想的抗酸药应该是作用迅速持久、不吸收、不产气、不引起腹泻或便秘,对黏膜及溃疡面有保护收敛作用。单一药物很难达到这些要求,故常用复方制剂。这类药物包括:(1)氢氧化镁,抗酸作用较强、较快;(2)氢氧化铝,抗酸作用较强,缓慢;(3)碳酸钙,抗酸作用较强、快而持久,但是可产生CO2气体,会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多;(4)碳酸氢钠,又称小苏打,作用强、快而短暂,易产气。

2.抑酸剂

抑酸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酸药、抗胆碱能药物、促胃泌素受体阻断剂。

(1)H2受体阻滞剂:H2受体阻滞剂是有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是第二代H2受体阻滞剂,抑酸强度是西咪替丁的5~10倍,副作用也小。后来又出来了新的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但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还是法莫替丁,它的抑酸强度在H2受体阻滞剂中是最高的。

(2)质子泵抑酸药:质子泵是一种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代表性的药物是洛赛克(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该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溃疡愈合率高,而且愈合速度和缓解症状快。近年来观察到在用奥美拉唑时,如合并用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降低复发率。

(3)抗胆碱能药物:传统的抗胆碱能药物可使空腹和进餐刺激的胃酸分泌减少50%和30%。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阿托品和颠茄,易被肠胃吸收;另一类大多为人工合成品,如普鲁苯辛、胃乐康、安胃灵、胃长宁、胃欢、胃安、波而定、东莨菪碱等。由于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此类药的使用量日渐减少,但许多资料表明,这类药物如与H2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4)促胃泌素受阻断剂:促胃泌素受体阻断剂的代表药物是丙谷胺,主要是通过对促胃泌素受体产生竞争性阻断作用,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黏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可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也可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但作用不如H2受体阻滞剂。

3.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传统的抗酸剂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硫糖铝、得乐、胃必治、乐得胃等,除中和胃酸外,还具有黏膜保护作用,而且价廉,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第一线药物。较新的黏膜保护剂如表皮生长因子、恩前列素、奥诺前列素、索法酮、替普瑞酮、米索前列醇、罗沙前列醇、螺佐呋酮等,均具有增强黏膜抗损伤和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

4.抗幽门螺杆菌(HP)药

目前,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除HP已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研究,临床上对HP有效的药物较多,如铋盐、抗生素类(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甲硝唑等,但是根除率不高。临床可采用二联用药(胶态次枸橼酸铋+抗菌药)或三联用药(胶态次枸橼酸铋+甲硝唑+抗菌药),可提高根除率。

5.钙通道阻滞剂(CCB)

早在1927年,人们便发现血钙升高可使胃酸分泌增加。根据研究证实,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啶、异博定、硫氮卓酮等,一方面能拮抗泌酸受体,降低泌酸效应,另一方面能增加胃黏膜的抗损伤能力,使消化性溃疡(PU)发生率降低,溃疡数目减少和面积缩小。但要注意CCB对其他器官平滑肌(心、肠、血管)均有影响。

6.抗焦虑药谷维素(OZ)

谷维素从米糠油中提取,是以三萜(烯)醇为主体的阿魏酸酯的天然混合物。该药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及神经失调症状。该药可以调节胃肠神经功能,发挥抗迷走神经作用,抑制胃泌素、胃酸分泌,黏膜得以保护,从而促进溃疡愈合。

7.治疗消化性溃疡新药依安欣(ZAC)

ZAC是一种有机锌化合物,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内许多酶都必须含有锌才能发挥作用,锌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与RNA和DNA的合成关系更加密切。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锌与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缺锌可以减少胃黏液分泌,故认为锌是胃肠黏膜的重要保护因子。ZAC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提高前列腺素水平,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黏膜修复,从而使溃疡愈合。

综上所述,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众多,但正确选用与合理组方是关键,应根据病情、药源、费用、副作用等因素灵活选用。同时,患者也要注意休息,保持饮食、生活规律,戒烟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