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的作用
西咪替丁的作用
西咪替丁又叫甲氰咪胍、泰胃美,属于H2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的药物。
西咪替丁通过阻滞H2受体而发挥显著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西咪替丁既能明显抑制昼夜基础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五肽胃泌素、组胺、胰岛素等刺激后分泌胃酸的体积和浓度;同时具有轻度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黏膜细胞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还可保护胃黏膜不受阿司匹林所诱发的损害。西咪替丁能明显地抑制食物、组胺或五肽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并使其酸度降低。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目前,市场上西咪替丁制剂的规格有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等。在使用口服制剂时,开始时,每日1.2~1.6g,分4次服。症状减轻后(约需10余日),以每次服0.2g、一日3次维持,可连服数个月。停药后如症状复发,再服药仍有效。静注可以用200mg,以生理盐水稀释后慢注,4~6小时一次,每天不宜超过2g,疗程均为4~6周。
需要注意的是,西咪替丁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最常发生的是腹泻、乏力、皮疹等反应,严重皮疹和可逆性脱发也偶见报道。长期用药或加大用量时,一些男性病人可发生乳腺发育和阳痿,停药后可消失,其发生率与剂量和治疗时间有关。另外,有文献报道用药后血清转氨酶和血浆肌酐有些升高,肾功能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本药时要注意这些情况。在治疗的第一周通常有些患者肌酐升高,在治疗期间或停药一周后不再继续升高,也可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年老并伴有肾功能不全和有器质性脑症状的病人,偶尔发生精神紊乱,一般停药后几天内消失。偶见肝炎、发热、间质性肾炎和胰腺炎,这些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穿过胎盘和在母乳中分泌,但未发现明显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