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Preface

景观设计的本质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景观的塑造和设计融入了更加密切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功能因素和更多的科学原理。

在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建筑学和农林学等几个一级学科的领域范围内,对其的归属也是众说纷纭。但无论怎样,除了大自然赋予的自然景观外,绝大部分景观还是由人工规划设计和建造出来的。即使是自然景观,也需要人们的保护和再利用,使景观更好地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审美的要求。

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与景观互动关系的探索研究,是为现代城市的景观创作在艺术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原创动力。现代艺术为景观创作提供了形式创新的方法,后现代艺术为景观创作提供了观念创新的启发。当代艺术给我们以完全开放的视野去审视当前景观审美观念与创作理论中的各种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创作道路。

以城市园林为例,18世纪伦敦海德公园从皇家贵族所有发展到与公众共享,成为公众自由表达见解的场所,推进了社会民主政治的进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近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使现代景观设计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民主和大众休闲;波士顿的滨水地区“翡翠项链”景观规划设计和纽约中央公园为新的城市景观类型和设计理论方法开辟了一条新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寂静的春天”给人们的警示,环境可持续性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也给现代景观设计的多价多义和新的审美风尚的崛起注入了活力。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环境友好和景观广义的绿色属性有了更多的关注,生态学原理不再仅作为美学感受的注脚,而是已经影响甚至重构了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中国的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探讨目前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而这与当前面广量大的景观建设项目和任务很不相称。对当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与景观艺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使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将丰富和完善艺术与景观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促进艺术和景观在各自领域的深入发展,为大众创造艺术化的生活和艺术化的生活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