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破旧立新”,文化失语、文明失忆

三、城市“破旧立新”,文化失语、文明失忆

大规模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开发,使我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拆除了不少“旧”建筑之后,在我们眼前出现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富丽堂皇的商贸街区、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还有不少广场、步行街、街头绿地、主题公园等。每个城市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但每个城市又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文化个性逐渐消失。

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是记载本地文化和历史的本土建筑。这些代表了历史、人文的建筑却倒在推土机的履带下,传统城市连续的街道空间被小区围墙肢解,大量土地被圈走。城市纷纷借助规划“脱去旧衣,换上新裳”。经济上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城市,需要通过气派排场的城市建成环境来装点“门面”,结果却导致了本土历史文化的缺失。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城市的景观面貌直接反映着它所处的地域的文化背景。而现在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喜新厌旧的风气阻碍了部分城市的发展。一个个渴望跑步进入现代化的城市都统一地以城市广场、商业中心、行政中心、绿地、城市道路的体量或数量,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准。在确立样板城市后,再进行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并将这种结果不断扩大。在这种“速生型”的城市建设中,文脉是个可笑的名词,城市的建成环境与历史文脉的现有环境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就使得所谓的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城市环境是以丢失千百年历史文化为代价,而这种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

城市景观改造应该高度重视城市肌理和文脉的保护与延续,使我们的文明、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把城市的记忆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