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景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八、节约型景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节约”并不单纯意味着一次性工程造价的少投入,而是在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化设计,以适宜性为基础比较、优化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各类景观用地,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尽量减少对洁净水源的依赖,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既有的环境资源。通过采取节能、节水、推广地带性植被、使用耐旱植物等技术措施,减少管护,减少人、财、物的投入,从而实现节约的目的,科学化的规划设计是实现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景观环境中的建筑及工程设施,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充分考虑到太阳能的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降温、低能耗围护结构、地热循环、中水利用、绿色建材、有机垃圾的再生利用、立体绿化、节水节能设备等建造技术。景观环境亮化节能,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利用自然光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节电,利用软开关技术可延长灯具寿命等。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植物是景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方式,对发展节约型景观环境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地带性植物种子,推广使用耐旱植物,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增强植物的适应性、抗逆性和耐旱能力,减少养管等方式实现节约。一片耐旱的景观用地,一般可节水30%~80%,还可相应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既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又降低了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

雨水利用是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见图3-23)通过相应集水技术和措施,不仅可以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还能够减缓建成环境排涝并补充地下水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此外,采取节水型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景观环境对水资源的消耗。传统的浇灌会浪费大量的水,而喷灌是根据植物品种和土壤、气候状况,适时适量地进行喷洒,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30%~50%,因此必须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

图3-23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3R”,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是进行景观设计的三个重要的方法。“3R”中包含着后现代思想,在建成环境的更新过程中,废弃的工业用地可以通过生态恢复后转变成为游憩地,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与能源,还可以恢复历史片段,延续场所文脉。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化景观设计方法,改变景观环境中生境条件、优化景观结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潜力,实现景观环境保护、自然与人文生态和谐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