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顺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景观设计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与大多数实践性学科类同,变革发展成为景观学科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景观设计的变革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的震荡相伴,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20世纪的世界各国均力图在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中确定各自的位置,国家间既相互合作又激烈斗争,景观设计领域的开放和相互渗透交流的国际化过程加剧。第二,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理念,20世纪是一个“多主义”的时期,不同的艺术思潮先后或交互冲击着此间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师们追逐并创造潮流,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其间人们在不懈地探索有别于古典主义的设计途径,由此带来景观设计领域的空前繁荣。第三,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景观设计的基本架构,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不仅改变景观学科的发展态势,也改变着传统的专业价值观念。第四,伴随着学科发展速度加快,景观设计专业知识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趋势,景观设计不断变化的目的在于适应学科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适用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也符合学科的发展规律,景观设计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时代的变化,一方面加速了景观设计观念更新,同时也加速了知识老化。景观设计主动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设计思想与方法。发展变革是现实需求,符合景观学科内在的发展规律,也是景观学科不断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近百年来,关于景观设计的研究经历了逐步深入与拓展的过程,它对于现代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哲学、美学思想空前繁荣,其间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一次次地重新思考现实世界的问题,不断地变化着自身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了20世纪的景观设计五彩缤纷,诸多的主义、流派杂糅并存,但总体而言,现代景观设计正在向艺术和科学两个方向深入发展,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景观设计师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的唯美论、工业时代的人本论之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的多元理论。回顾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历程,不同的景观设计师甚至是不同时段与地域的景观师之间,往往其设计思想或手法表现出某些相似性,如托马斯·丘奇与布勒·马克思都热衷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流畅的曲线与几何化的平面构成是他们景观作品的共同特征;丹·凯利与佐佐木英夫都精通建筑设计手法,不论是大尺度的城市环境还是在建筑的夹缝之中,他们的作品均能够与所在环境充分对话;而劳伦斯·哈普林与彼得·沃克作为现代主义景观师的代表,面对高度建筑化的人工环境,他们没有采取妥协的方式去趋同于建筑秩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自然的秩序与美,他们以弱化界面、延续构图以及自然或拟自然的材料实现与环境的融合。更多的景观设计师选择默默地改变着环境而不抛头露面,但他们与大师们一道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推动景观设计的进步。这百余年的景观设计难以用传统的史学观念加以简单的分类,不同阶段往往也是诸多主义与思潮并存,同一景观设计师在不同时期的设计思想与风格也不尽相同甚至是迥异。为了概括地勾勒出现代景观的沿革历程,选择其间影响较大、最具阶段性特征的设计师及其成熟期作品为例,将近百年来的景观设计历程大致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