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耳鸣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36 血管性耳鸣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血管性耳鸣也称为脉动性或搏动性耳鸣,属于客观性耳鸣,是由于耳周血管的原因引起的耳鸣或耳朵听到了耳周血管的声音。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血液流经血管产生的声音发生了改变,比如声音变大,声音频率特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由于与之前的不同,大脑会重新关注该声音,产生感知;另外一种可能是耳朵本身的敏感度增强,之前没有听到或没有达到耳朵感受阈值的血管声音被敏感度增加的耳朵听到了,从而产生感知。

第一种情况的出现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血管的内外结构发生变化,引起血流经过产生过大的声音,比如外伤引起的动静脉瘘、血管内斑块形成造成血管狭窄;第二种可能是血液流速加快,此时产生的声音比以往大,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可以一过性感觉到,但是有些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是持续性的。

目前对于血管性耳鸣的治疗主要从血管结构变化、血液流速和耳朵本身敏感度增加的角度来考虑,但由于临床上个体差异和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很难准确判断,往往需要反复多次就诊方能确诊。

保守治疗是治疗血管性耳鸣的主流。临床上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多数是更年期患者,出现血管性耳鸣绝大多数与颈内静脉相关,这种应该与耳朵敏感性增加和血流过速都有关系,此种治疗以治疗更年期为主,对于耳鸣严重影响患者入睡和心情的,可以使用音乐治疗辅助。关键是向患者说明这种情况的危害很小。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血管性耳鸣患者必须同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于非更年期患者,情绪评价是有必要的。焦虑或抑郁的躯体症状繁多而且难以解释,包括血管性耳鸣也不难理解,据报道国内10%~20%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因此改善焦虑或抑郁对改善血管性耳鸣是有帮助的。笔者采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调节自主神经紊乱的药物治疗血管性耳鸣,取得了和手术治疗差不多的效果。

总之,血管性耳鸣需要查找可能的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在查找病因的过程中辅助音乐转移耳鸣的困扰,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血液流体摩擦力是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