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笔:马连良文集》简介
《梨园春秋笔:马连良文集》这本书是由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创作的,《梨园春秋笔:马连良文集》共有84章节
1
目录
...
2
序言:马连良先生留给后人的启示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 马连良先生是我国京剧史上的一颗巨星,是一代的泰斗、大师。我之所以这样来认识,不只是从他本身的艺术造诣,也不只是从他兴创了一个老生的艺术流派,也不只是从...
3
一 谈艺忆往
...
4
谈剧论艺
...
5
旧剧构造之要素
日前接到了编辑先生大函,披阅之余,知道是为征《实报半月刊》文字,在先生葑菲不遗,集思广益,下询到了不学无术的我。我接到这封征函,真是受宠若惊,既苦于我自己俚陋不...
6
重排《胭脂宝褶》起源
《胭脂褶》是出纯以说白做工见长特具异彩的戏,这戏是萧长华先生教给我的,我爱他神理变化,很费些揣摩之功,但是仍然踌躇满志。这戏在歌台上,给予观众一个最大缺憾的,就...
7
演剧近感
我在梨园界,是一个胆大妄为者。常常地把戏装和唱腔,杜撰添些花头,太不顾人家诽笑了。 我听吴幻荪君说,戏剧艺术的表演,是重在个性的,我国古谓之性灵。不独戏剧是这样...
8
我为什么要演《串龙珠》
【编者按】“七七事变”以后北平沦陷,市面萧条,民不聊生,许多中小型戏班难以为继。马连良先生出于艺术家的责任感,与编剧家吴幻荪一道,共同将晋剧《五红图》移植改编为...
9
我之《串龙珠》
我是从事于旧剧的伶人。因为过去疏于文学修养,对于过分深刻的文艺戏剧,欠缺了解,所以新的知识,仅就我的本能去追求。实际的痛苦,当然不是我的观众所知道的。十几年来,...
10
谈《春秋笔》编排经过
自从《串龙珠》公演之后,所得的成绩,承诸大名家的指正,相当地圆满。这出《春秋笔》,便是在这出《串龙珠》公演后着手编排的。《春秋笔》的缘起,是李亦青君提出的。他看...
11
发起1939年京剧艺术化运动
不才如愚,小子狂痫,我这里作一字调的疾声高呼,郑重发起这1939年京剧应努力艺术化运动。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北京国剧策源地的现在戏曲,已离本背源,踏上歧途,被什...
12
今后新编本戏之趋势
《三六九》新年征文,辱及不学无文的我。真犹如打鸭子上架一般。为其向不才询及今后新编本戏之趋势,这真使我不敢妄谈。我只好就我自己编新剧的见解,拉杂胡说几句,聊以塞...
13
编排《十老安刘》的自白
自民国28年春天,我便开始研究这出《十老安刘》,一直到今年五月初才得上演。 宣扬三年多了,我编演这出《十老安刘》今日才得上演,这其中自己不知费了多少周转,编一出...
14
京剧的唱和做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歌唱、舞蹈和音乐的综合体。 歌唱的起码条件是要使人听了好听。怎样才能好听呢?首先要有节奏(板眼)。不论唱或念都应该把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
15
我演出《赤壁之战》的感想
当我兴奋地接到《赤壁之战》剧本,仔细阅读我常演的鲁肃、诸葛亮两个人物的台词时,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快情绪,仿佛是多年存在心里的话,现在在剧本上都替我说出来了。原...
16
《海瑞罢官》演出杂感
孩子们听戏、看电影,最爱把剧中人分类,分成“好人”和“坏人”两大阵营。他们喜欢“好人”,憎恶“坏人”,盼着坏人倒霉。这对我很有些启发。它说明一个道理:忠奸、是非...
17
从海瑞谈到“清官”戏
传统剧目中有两位能给老百姓申冤除害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宋朝的包拯,一个是明朝的海瑞。由于他们的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做了不少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所以大家把他们叫作...
18
跑龙套——谈艺余录之一
如果是一个从小就开始学京戏的演员,那可以说很少有没跑过龙套的。因为在京戏里除去一小部分的文戏、武戏,或是玩笑戏里没有龙套以外,其他的戏里可以说是出出离不开“龙套...
19
舞台上的美与丑
我是个演员,演的是戏,戏要反映生活,要反映生活中的美与丑的事物,这样,首先就要求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但是生活中的美丑事物,必须通过演员的艺术加工...
20
撒火彩
撒火彩是戏曲舞台上一种传统特技,在有些戏里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加以运用,能起到制造戏剧气氛、增强演出效果的作用。 撒火彩在舞台上有着各种不同的用法,主要是被用来...
21
《郝寿臣铜锤唱腔集》序
编制郝寿臣先生在生前教授的铜锤唱腔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不单纯在于纪念一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保存祖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结晶,为京剧青...
22
改词——谈艺余录之一
我想在这儿谈叙有关京剧用词和改词的一些浅薄的体会。首先,应该肯定地说,自从开国以来,我们的传统戏曲在语言的运用上是有了较前大不相同的变化。不过,也应当指出,在这...
23
谈“总讲”
我们习惯地把剧本的全部内容称为“总讲”,这个词很好,它简括通俗,恰当贴切,完整地表明了唱词、念白、提示和锣经在内的全部含义。戏曲团体一直沿用,久而不舍。我们又把...
24
疑义相与析——向传陶、闰水两君致谢
我以异常兴奋的心情,读了传陶和闰水两位同志在1963年4月6日《东风》版发表的《对〈赵氏孤儿〉的一点意见》的文章,因为就一个演员来讲,是迫切希望从观众那里得到使...
25
大胆创造 勇于革新
这次首都戏曲工作座谈会所提出的推陈出新问题、封建道德问题、鬼戏问题、历史剧的古为今用的问题和舞台艺术革新问题等,确实都是当前戏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这次座谈会特别...
26
台词的意 人物的神
演戏总得跟着剧本走,写的是《清官册》中的寇凖,就不能演成《法门寺》中的赵廉。一出戏有一出戏的故事,一个人物有一个人物的性格。剧本里给人物安排的上场引子、定场诗、...
27
我对京剧演现代戏的看法
京剧艺术经历了二百多年发展的岁月,到了今天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要把表现古人生活、反映历史兴替为其专长的演出形式,转而以表现今人生活、反映现实斗争为其发展方...
28
勇往直前 坚持不懈
广大人民关心瞩目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了,南北各地京剧工作者浩浩荡荡云集首都,齐把古老京剧艺术出“新”的成果,展示在观众面前,并从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29
循生活之规 蹈生活之矩——在《杜鹃山》中演郑老万的体会
我们北京京剧团演出了革命的现代戏《杜鹃山》,我在其中担任郑老万这个角色。郑老万是一个饱受压榨、剥削、迫害而走上革命道路的老农民,我觉得扮演这样的人物,是一个京剧...
30
我演程婴
《赵氏孤儿》的程婴,是个非常鲜明动人的形象。幼年演《搜孤救孤》时,就对这个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大义凛然的人物,有了很深的感情。1959年,我们北京京剧团排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