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之本戏谈

马连良之本戏谈

采访人:铁珊

近数年来,戏剧艺术,竞进不已,新排之本剧,为数尤多,然多偏重旦角方面,梅尚程荀,俱经许多名宿,为之编辑,十色五光,各臻绝妙。其他生净戏中,鲜所新构。有之,则唯有马连良一人而已。其所编本戏,约有十余出之多,如《平五路》《三顾茅庐》《舌战群儒》《刺庆忌》《青梅煮酒》《祭泸江》《苏武牧羊》《假金牌》等剧,其中间或取材旧本,重添润色,大致则皆焕然一新,平心而论,诚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之功。日前鄙人曾与连良两宜轩同席,同席者多称道连良之本戏。连良谦抑未遑,自述其编辑本戏用意,立论不俗,其立志亦有足多者,爰为濡笔记之。以下连良语:

余以为戏剧,固为美的技术之一,然关于社会教育,颇具感化之能,对于世道人心,亦有所左右,往往一剧演来,居然能移情动意,感而落泪者有之,闻而兴起者有之。惟园中所演段戏,或存头无尾,或有果无因。如演《坐楼》不带“杀惜”,未免蹈诲淫弊。演《黄金台》止于“盘关”,不带“复齐”“破燕”,似乎炫耀奸权得意。演《三上轿》至《假金牌》,只到孙伯阳回衙止,至于如何处置张秉仁,李通夫妻被害昭雪与否,全然不晓,观剧者能无遗憾?《一捧雪》不带“刺汤”,人心为之不快。此等段戏,不演全本,于戏旨上,既属不合,于艺术上,亦嫌缺略。故余主张编演本戏,是为社会人心的关系,并可请观众对于剧事剧情,了如指掌。在艺术上,也可尽致极研,判微中彀。最近将出演之《假金牌》,最后添有“金殿辨奸”一幕,所为一泄以前所演《三上轿》《假金牌》之忿,使观者大快人心,虽于历史不无出入,然于奖善惩恶,良具苦心。

席间座客,浮白称快云。

(原载:1931年10月29、30日《全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