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致李玉书四信札

马连良致李玉书四信札

【编者按】1952年夏,马连良先生在京成立马连良剧团后开始出外巡回演出。冬季在牡丹江演出期间,收当地著名女须生演员、牡丹江市京剧团副团长李玉书为徒,传授马派表演技艺。自此以后,李玉书孜孜以求,不断上进,并时常与师父书信往来,探讨艺术,为马连良所称道。为进一步学习马派艺术,李玉书1955年移居天津,后任天津前进京剧团团长兼领衔主演。

信札一

(1952年12月27日)

玉书贤弟:

在牡临别,看出你依依惜别。一片情肠,我也感觉得。在牡期短,没有给你说一点技艺,留待他日吧。我和你师母一行人已于廿五日午间安抵沈阳,住在东北旅社471号,一切都很好。订新年一号起在东北京剧院公演十余日,即行遄返北京。

吴炳璋同志最近将与张鸿声同志通信。信件由你转达,一切多从旁撮合吧。

牡市《梁山伯 祝英台》近排成否?我们昨天在沈看过了川剧代表团演出队公演的《柳荫记》,表情非常柔媚深透,感动人得很。唱词也非常流利文雅,可资借镜也。

牡市京剧团诸同志望一一代候,并问子平同志安好!

马连良 手启
十二月廿七日

信札二

(1953年1月7日)

玉书贤契:

在盼望你回音的时候接到你的来信,非常快慰,并且得悉你的近况。函中所叙你的志愿和对为师一片孺依之情,殊令人感动也。

世海、慕良、元庆等信,当一一代为转致。皆大欢喜,嘱在复信时问候你们。

我在沈东北京剧院自一日公演,今已六日,排日满堂,营业至佳。决演到十一、十二日,全体返回北京。你师母和萍秋师妹,现已于五日返北京料理家务。沈阳天气近日稍寒,我的起居饮食一切都好,承你们惦念,特相告知。关于前赠你们相片,款书贤弟,按照古俗,为师称徒贤弟或徒弟之礼。喜增师兄附来赐函已经读悉,并请转陈,尚容缓相设法。书此手复,俟返京后再有详函。

顺祝

学习进步!

季子平同志同此问候

世海、慕良、崇仁、元庆附笔问候

代问周师兄好

温如 手书
一九五三、一、七

信札三

(1953年2月22日)

玉书贤契:

春节声中接到来信,欣悉牡市京剧团日益加强,组织合理,将来大有开展,甚代欢喜。承你远道为我祝寿,足见关怀。我的生日是正月初十日,不是初四日,我预先接受你的贺意了。

现剧团正月在京出演,每日预售客满。正月廿日将往天津,出演中国大戏院半月。

特复,并问春节快乐!

子平同志均此

牡市诸友一一代候

马连良 手书
二月廿二日

信札四

(1953年3月14日)

玉书贤契:

接你来信,非常快慰,我和你师母等在津身体甚佳。在中国大戏院演出是每日满堂。大约在津一月之后,须仍返北京,与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三团诸同志做全国示范演出的准备工作,一时暂不能出外。老妹妹的相片容拍照后再寄。你们在牡身体很好吧?对演出情形随时函告。

此复,并问近好!

子平同志均此

世海、慕良等均附问好

温如 手书
三月十四日在津

马连良与弟子李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