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父哀启、义演启事
【编者按】马连良父亲马西园先生生于清同治七年四月初三日,于1935年8月1日逝世,享年68岁。遵父遗嘱,马连良于9月16日在吉祥戏院为湖北水灾救济筹款演出义务夜戏,与朱琴心、马富禄、何雅秋、高连峰、马君普等合演全部《清风亭》,饰张元秀。另有《英杰烈》(叶盛兰)、《挑滑车》(杨盛春)等戏目。于9月17日在华乐戏院为崇外雷家胡同清真小学演义务夜戏,与侯喜瑞、李香匀、叶盛兰、马春樵、马富禄、李洪福、李多奎等合演全部《甘露寺》,马连良前饰乔玄,后饰鲁肃。另有《打瓜园》(叶盛章、阎世善)、《四五花洞》(李世芳、毛世来、裘盛戎、诸世芬)、《战太平》(叶世长、沈世启)、《滑油山》(时世宝、赵世昌)等戏目。刊发哀启及义演启事于报章。
哀启
先父体气素强,孝友仁让,秉性成习。先世鲁籍,展转经商,遂留寓故都(即今北平)。先父昆季六人,先父居长,家叔心如居仲,家叔昆山居三,四五先叔已前后弃世,六叔沛霖最季。先父率诸弟等从先祖父经营商业,上事萱堂,下范手足,固无事不先诸昆季而茹苦含辛,后诸昆季而乐也。顾人丁虽盛,而事业凋零,复以先祖父年事已高,而诸叔尚幼,支撑调剂,惟资先父一人。先父年三十,家慈满夫人来归,升斗蝇头,尝苦不足仰事俯蓄。乃弃商入前清所设绿营,于役巡牌,以勤奋积劳,累迁千把。彼时营制,课绩甚严,先父捕盗缉贼,勇迈绝伦,奋不顾身,宵小微迹,地方安堵。然缉访綦严,而审慎至密,尤虑妄事株连,严明仁厚,有如此者。嗣以营制腐败,夤缘大行,先父以憨直之性,不善阿谀,不尚奔走,每劳当先,论功居后,乃灰意功名。连良犹忆儿时,先父尝顾谓曰:从事社会事业,亦何不可?时诸叔父已先后入梨园,操业笙歌。先父以粉墨登场,操业虽殊,固上不必媚权,下不至累民,自食其力,问心自觉稍安,连良昆弟之业梨园者,职此。从事梨园,谬承各界赞许,足迹几遍南北,升斗之余,差堪上奉甘旨。先父每于暇时,辄为训教,谆谆以慈善事勉连良,故任何慈善义务,连良莫不身先恐后,盖以秉承庭训,无敢或违。先父年虽花甲,精神矍铄,赞襄义举,尤不惮勤劳,孜孜不倦。对于清真教务,崇奉更殷,北平礼拜寺,捐与殆遍,西北公立小学校,赞划尤多,经西北小学公推为董事长。教中先进,对先父推崇备至,众望所归,群情翕然。吾教达人,如前教育部长马振老,与先父研谈教务,时相过从;已故之马云亭将军,军旅倥偬之际,节莅北平,每与先父盘桓,投契相慕,钦佩有加,特约共摄一影,其见重于同教中者盖如此。壬申之秋,先父忽病尿血症,经协和医院诊察,系膀胱炎症生瘤,谓非施以手术不免痊,不得已乃施割治。病势虽瘳,而体力因益羸弱,卒以年老气衰,迄未能复元,时发时愈,已不若前此之健康矣。连良操业笙歌,萍踪靡定,不能省视晨昏,日侍左右。先父起居,或感不适,是皆连良奉侍无状之罪。今岁正月,先父疾剧大作,中西医兼治,难得暂告微瘥,而病入膏肓,缠绵已难恢复。近复饮食锐减,精神恍惚,医药罔效,延至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申时,竟以不起。连良罪戾曷极,不自殒灭,祸延先父,竟于日前见背,归主以去。连良抢地呼天,哀号稽颡,连良从此永为失怙之人矣,不孝之罪,万死奚辞。只以萱堂健在,讵敢自贻毁伤,以重邀慈帏之痛苦耶?苫块昏迷,语无伦次,对于先父之善行懿言,未敢湮没,惟昏瞀之际,不能状述万一,兹谨逐其概略,哀告于教戚友世谊之前,以彰先德潜光,而自谴责。呜呼痛哉,庭训之言犹在耳,先父之音容笑貌,宛在目前,缅如平日,而连良丁此毕生哀怆,复何言哉,泣血陈辞,伏维矜鉴。
(原载:1935年8月7日至9日上海《戏世界报》)
义演启事一
敬启者,连良现丁父丧,揆诸礼制,本应守孝百日,惟先严弥留之际,正湖北水患之时,临终遗嘱连良守孝四十日后,即须演唱水灾义务戏,并须同时演唱西北小学第二部筹款义务戏,一拯灾民,一济学子。连良谨遵父嘱,定于国历九月十六日,邀请扶风社全体同仁,在吉祥戏院演唱湖北水灾义务夜戏;十七日邀请回教剧界同人,及富连成社全体,在华乐戏院演唱西北小学第二部筹款义务夜戏,并已荷同仁热心赞助,连良则尤属先志攸承。义举所系,不得不捐体急公,墨经从事,谨此郑重声明,伏祈各界谅察。
(原载:1935年9月12日《京报》)
义演启事二
敬启者,现以江河水灾浩大,哀鸿遍野,敝社同仁等自动发起,定于九月十六日(星期一)夜场,在吉祥戏院演唱救济水灾义务夜戏一晚,以尽绵薄。是晚所收票款除必要开销外,其余扫数送交湖北赈济机关转汇被灾各地,以救灾黎。马连良、朱琴心及扶风社全体同仁概尽纯粹义务,希各界立沛施仁,共襄义举,踊跃参加,是所切盼,此启。

马连良父亲马西园及母亲满氏
(原载:1935年9月16日《京报》)
附:
马连良救灾兴学
卓然
名须生马连良,其艺术已驰誉全国,无庸赘述,而其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尤足钦佩。数月前其封翁马西园先生病势危笃,连良亲侍汤药,迨至西园先生逝世,连良不登舞台者,几近三四月之久。连良四十日孝服届满,遵遗嘱在北平连演义务戏二日,九月十六日在吉祥戏院演《清风亭》,除必要开支,筹款四百三十八元五角八分,悉数函送湖北旅平同乡会汇往灾区;十七日在华乐戏院演唱全部《甘露寺》,筹款一千二百余元,完全捐助西北小学第二部。一则赈济灾民,一则补助教育,两日来竟不惮疲劳,连演重头杰作,洵属乐善不倦者也。
(原载:1935年9月23日上海《戏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