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新人赛旧人
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人民干劲倍增,形成了大跃进的新形势,一切事业,勇往直前,蓬勃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也呈现出空前未有的一片花团锦簇景象。
在戏曲这片百花园里,一株株茁壮的新苗,已在政府辛勤培植抚育下成长起来了。无论是作为古典艺术代表的昆曲、有悠久历史的京剧,还是其他兄弟剧种,都有了成批的青年接班人,许多戏剧界前辈的“绝活”、妙技,不但被当作国家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光大。看到今天青年戏剧演员们的幸福生活,使我非常快慰,然而想起我年轻时的学戏生活,加以对比,不由得一阵心酸。
我今年60岁了,九岁入科班学京戏,那时班主把学生只看作牟利工具,谈不到什么教养和关心学生健康,生活条件极为刻苦,无所谓饱暖。每天早六点起床,练功,白天唱戏,晚上还要唱堂会戏。夜戏完了,已是后夜两三点钟,第二天照样早六点起床,有时嗓子累得发哑,也不得休息。住的地方是二三十人挤在一个大炕上,冬天没有火,夏天蚊蝇很多。现在戏曲学校学生住的新式楼房,宽敞高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人一张床,卫生条件很好,起居饮食有定时,生活规律化,充分照顾到同学们的休息和健康。
从前科班学生到远地演出,交通工具就是兽力大车,十三四人挤在一辆车上,用绳子捆住。怕学生由于睡眠不足,在半路上睡着了掉下去。现在呢,学生到剧场演出都坐软席大客车,又快又舒适。
想到受教育方面,更是无法相提并论。我学戏的时候,就知道学唱戏,唱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对人生的真正意义毫无认识,事实上在反动统治的旧社会里,根本也不让你明白人生的目的。学戏的方法是口传心授,打骂交加,全凭硬记。不了解剧情和词意,当然不会把戏演好,更谈不上掌握人物性格。有时一个人在台上把戏演错了,下台后要全体挨打,直打得皮破血流,叫作“打通堂”。为了迎合反动统治阶级,还上演一些败坏社会风气、使人意志消沉的诲淫、诲盗、表现恐怖、宣扬迷信和封建道德的坏戏,首先直接毒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戏校的同学们,在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抚育下,真是太幸福了。不但侮辱人格的打骂行为根本废除,而且所学习的内容也非以往所能比拟,过去就是练功学戏,现在的戏校从入学第一天起,就给学生安排好要学的政治、文化、史地、艺术理论等课程。因此,使人就能从思想上明确了戏曲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怎么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它并发扬它,是为了更好地为祖国建设事业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这样,就好比一艘航轮有了既定不移的方向,学习起来自然是精神饱满,神采焕发。文化学习也是与日俱进,能够深究剧情,揣摩人物,再加上先生们循循善诱,演起戏来,自然是入情入理,又快又好。
从前想在艺术方面求进步,真是比登天还难,因为旧社会就是处处使人把戏曲艺术仅仅看作牟利工具,所以有些老演员的绝技不肯轻易传人,曾有“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师徒关系,也是建立在金钱利益上,表面上是“尊师重道”,实际是钩心斗角,所以从前有人说“宁让一亩地,不教一出戏”。要想观摩别人,只有“偷戏”。记得我21岁时,为了学《珠帘寨》,曾饿着肚子从后夜两点偷听到次晨五点。
现在戏曲事业,不但同剧种和兄弟剧种之间可以广泛交流经验和心得,而且还可以在国际沟通声气,出国访问、联欢,许多戏剧界青年每年都有机会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现在,只要肯努力钻研艺术,对哪一个戏曲流派相近或感兴趣,领导便可以介绍直接向名演员学艺,这些新的事实,在我学戏的时候,简直是做梦都梦不到的事。
现在的师徒关系是“先进帮后进”的亲密关系。以往学生出科后,无人负责,只好自谋生路,曾有过“搭班如投胎”的说法。现在,戏校学生毕业后,政府早做好安排,真是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继续深造,不断进步。
新旧社会本质根本不同,对比起来,恍如隔世,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戏校同学才有今天幸福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才能学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我亲眼看到解放后十年来,京剧青年后起之秀不断涌现,而且都在艺坛上放着灿烂的光辉。我痛恨过去,更羡慕今天。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喜看新人赛旧人。
(原载:1960年5月9日《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