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大事纪年表
1901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十,即公历2月28日生于北京阜成门外檀家道。
1906年 入北京三里河清真寺小学读书并学习《古兰经》。
1907年 第一次在阜成园观看宝胜和班的大戏,即被舞台上的艺术所吸引。
1908年 被父亲送到香厂樊顺福先生家学习京剧。
1909年 农历正月十五,在广德楼经叶春善社长同意,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排“连”字辈,经萧长华先生起名连良,字温如。由茹莱卿先生开蒙,先习武小生戏《石秀探庄》。学戏半年后,首次于广和楼登台,演《大赐福》中张仙。
1910年 师从叶春善、萧长华、蔡荣贵等各位先生学老生。先学基础小戏,习演配角。
在谭鑫培等名家参演的《朱砂痣》中,饰演天赐。表演出众,观众惊叹不已。
1911年 学老生文、武戏二十多出,基本是配角。同时兼学其他行当。
1912年 科班演出后,每人发给点心钱,省吃俭用,蓄至一元,回家奉敬母亲。
1913年 多演《铁莲花》《胭脂虎》等做工戏,并继续扮演一些二路老生的角色。
1914年 6月27日,于吉祥园演出《朱砂痣》,饰吴惠泉,甚得好评。
开始担任主演老生,第一次演出正戏《黄鹤楼》,饰刘备。一月之内学习大小角色戏37出。逐渐成为科班中培养的老生主力。
1915年 1月30日,于广和楼演出连台本戏《三国志》,饰诸葛亮,并在“借东风”一折中演唱新唱段。“借东风”从此唱响,为其首本代表作。
10月10日,于广和楼演出《八大锤》,饰后部王佐。私淑前辈贾洪林先生,且模仿得惟妙惟肖,科班内称其为“小贾洪林”。
1916年 7月25日,于广和楼演出《审头》,饰陆炳。
10月2日,于广和楼演出《宫门带》,饰褚遂良。
11月10日,于广和楼演出《清官册》,饰寇凖。
1917年 1月15日,于广和楼演出五本《五彩舆》,饰海瑞。
2月5日,于广和楼演出《九更天》,饰马义。
2月10日,于广和楼演出《状元谱》,饰陈伯愚。
同日,自富连成毕业满科。
经友人介绍,从贾洪林先生学戏,亲受陶铸,获益良多。虽未举行正式拜师仪式,亦忝居弟子之列。
6月23日,加入三叔马昆山在福州的上天仙班,以“谭派正宗”头衔任老生主演,于广资楼演出打炮戏《失街亭》。
1918年 中秋节前返回北京,再入富连成科班,继续深造。
8月31日,以“特约福建新回超等名角”为号召,于广和楼首演《乌龙院》,饰宋江,小翠花饰阎婆惜。
12月16日,于广和楼首演《胭脂褶》(即《失印救火》),饰白槐,马富禄饰金祥瑞。
1919年 5月20日,于广和楼首演《节义廉明》(即《四进士》),饰宋士杰。
7月13日,于广和楼首演《白蟒台》,饰王莽。
8月30日,于广和楼首演《焚绵山》,饰介子推,马富禄饰介母。
与王宝珍结婚,夫人婚后更名王慧茹。
1920年 2月4日,于广和楼首演以念白为主的《三字经》,饰罗英。
2月28日,于奉天会馆张宅堂会,与陈德霖、程继先等合演《贩马记》,饰李奇。
1921年 1月30日,于广和楼首演《珠帘寨》,与谭富英分饰李克用。
年底,辞别富连成科班,结束三年多的深造生涯。
1922年 3月2日,以“初次新到真正独出心裁唱做须生”为头衔,于上海亦舞台演打炮戏《琼林宴》。此次演出为期四个月,其间与白牡丹(即荀慧生)、小杨月楼合作,并参演南派剧目《对金瓶》《石头人招亲》等。5月,应上海法商百代唱片公司之邀,首次灌制《借东风》《定军山》等六张唱片。
在上海收李万春为第一个学生。
7月22日,与红生泰斗王鸿寿合作,于北京庆乐园演出《三国志》,饰诸葛亮。
10月7日,于汉口兴记大舞台演出月余,其间与欧阳予倩合作演出《打鱼杀家》《法门寺》等剧目。
12月13日,于天津张宅堂会与程砚秋合演《宝莲灯》。
12月16日,搭入玉华社,于中和园与尚小云合演《宝莲灯》。
1923年 2月16日,于上海亦舞台演出三个多月,其间与王鸿寿合演《许田射鹿》,与欧阳予倩合演《南天门》,与尚小云演出《四郎探母》,与王瑶卿合演《北国奇缘》等剧目。
8月12日,被俞振庭邀请加入双庆社。
10月2日,清室瑾太妃五十寿辰,升平署传差,演出《借赵云》,饰刘备,茹富兰饰赵云。
1924年 2月初,于上海亦舞台演出三个半月,与荀慧生、盖叫天等合作。除演出传统戏剧目外,还参与创演新戏头、二本《宝莲灯》,头、二本《韩湘子九度文公》,《孝义家庭》等南派剧目。
2月25日,演出全部《甘露寺》,首次前饰乔玄,后饰鲁肃。新唱腔“劝千岁”不胫而走,后被上海谋得利洋行灌制唱片。
8月,参加荣蝶仙组班的和胜社,与朱琴心并挂头牌。
9月13日,于城南游艺园为京汉同人赈灾游艺会演出《盗宗卷》,饰张苍,刘景然饰陈平。
年内,《京报》主编邵飘萍为其题写“须生泰斗,独树一帜”。
1925年 2月8日,于华乐园首演《广泰庄》,饰徐达,郝寿臣饰常遇春。
4月4日,于华乐园首演《化外奇缘》,饰诸葛亮。
9月18日,于上海共舞台与徐碧云并挂头牌,合演全部《御碑亭》等剧目,为期37天。
12月17日,返京后搭入尚小云的协庆社,于三庆园与尚合演《宝莲灯》。
1926年 2月初,随协庆社赴上海,于丹桂第一台与尚小云并挂头牌,合演《红鬃烈马》《珠帘寨》等。
11月20日,军警界为京师及四郊贫民开办粥厂义务戏,于第一舞台与杨小楼、郝寿臣、余叔岩等合演《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饰黄忠。
12月23日,搭入协合社,于开明戏院与朱琴心并挂头牌,首演全部《玉镯记》(又名《朱砂井》),饰赵廉。
1927年 2月2日,于上海天蟾舞台与琴雪芳并挂头牌,因琴嗓音失润,遂与周信芳首次合作,合演全部《借东风》、全部《雪杯圆》及《摘缨会》等,为期六十余天。
3月5日,首演新编剧目《武乡侯》,饰诸葛亮,周信芳饰郑文。
3月12日,首演新编剧目《火牛阵》,饰田单,周信芳饰田法章。
6月1日,陈椿龄、李春林等组班春福社,任头牌老生。
6月9日,于庆乐园与钱金福、王长林合演春福社打炮戏《定军山》。
8月6日,于庆乐园首演《青梅煮酒论英雄》,饰刘备,郝寿臣饰曹操。
12月12日,天津潘馨航宅堂会,首次与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
1928年 3月18日,于华乐园首演新编剧目全本《范仲禹》,饰范仲禹。
5月18日,于上海丹桂第一舞台首演新编剧目全本《清风亭》,饰张元秀,王长林饰贺氏。
8月25日,与陈椿龄等合组扶春社,任头牌老生,于中和戏院与黄桂秋、龚云甫等合演打炮戏《探母回令》。
12月8日,于北京中和戏院首演《三顾茅庐》,饰诸葛亮。
12月15日,于中和戏院首演《大红袍》,饰海瑞。
1929年 3月24日,于中和戏院首演全部《南天门》,饰曹福。
6月26日,徐凌霄在《京报》首次提出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为“须生三大贤”。
9月4日,与荣蝶仙、李玉安合组扶荣社,于中和戏院演出打炮戏全部《借东风》,前饰鲁肃,后饰诸葛亮。
10月20日,于华乐园首演新排剧目全部《十道本》,前饰褚遂良,后饰李渊。
11月中,于上海荣记大舞台与胡碧兰、姜妙香、金少山合作演出,其间《大晶报》沈睦公主编《温如集》出版,由于右任题眉,“马派”之说见诸特刊。
12月17日,上海开明唱片公司约请灌制《白蟒台》《火烧藤甲》等七张唱片,因嗓音大好,特别强调“民国十八年”之说。
1930年 1月4日,荣记大舞台特别挽留,与梅兰芳并挂头牌,合演《探母回令》《法门寺》等剧。
3月23日,于中和园首演新剧《要离刺庆忌》,饰要离。
3月,经天津刘髯公介绍,拜孙菊仙为师。
5月10日,于天津中原公司大剧场首演《辕门斩子》,饰杨延昭。
8月12日,与朱琴心合组双永社,并挂头牌,于天津明星大戏院演出打炮戏全部《玉镯记》。演出半个月后,因朱琴心受伤而辍演。
9月26日,自组扶风社,于中和园演出打炮戏《四进士》,饰宋士杰。
10月12日,于中和园首演新剧《安居平五路》,前饰诸葛亮,后饰邓芝。
11月24日,于天津明星大戏院首演全部《楚汉争》,前饰刘邦,后饰纪信。
1931年 1月20日,上海英商东方百代公司约请,与梅兰芳合灌《打鱼杀家》《宝莲灯》《四郎探母》唱片。
1月23日,于上海荣记大舞台与杨小楼并挂头牌,合作演出《借东风》《八大锤》《要离刺庆忌》等剧。
上海演出期间,吴江枫主编《马连良专集》特刊出版。
5月13日,于吉祥戏院首演改编新剧《苏武牧羊》,饰苏武。
6月9日,于上海杜祠堂会,演出大轴《龙凤呈祥》。6月10日,于上海杜祠堂会,演出大轴《红鬃烈马》。
6月11日,于上海杜祠堂会,演出《取荥阳》《八大锤》。
1932年 2月29日,北平各界人士、梨园公会于第一舞台为慰劳上海抗日将士大会筹款演义务戏,与杨小楼、梅兰芳等演出《龙凤呈祥》。
3月13日,华乐戏院为慰劳上海伤亡将士演义务戏,与李万春、马富禄等演出全部《八大锤》。
6月22日,于华乐园首演新剧《假金牌》,饰孙伯阳。
12月10日,于上海天蟾舞台与梅兰芳并挂头牌,合演《汾河湾》《法门寺》《甘露寺》等剧。
年内,改革剧装,整洁台容,将旧式门帘台帐革新为大边幕形式。
1933年 2月22日,于华乐戏院演出全部《借东风》,特邀叶盛兰饰周瑜。英国文豪萧伯纳前往观摩演出并进行艺术交流。
2月24日,于金鱼胡同内成立马连良灌音制片社。
3月6日,为慰劳长城抗战将士,于华乐戏院自动发起演出义务戏《马义救主》。
4月13日,于天津春和戏院与周信芳二次合作,合演《十道本》《小桃园》《武乡侯》等,被媒体赞誉为“马北周南,俱负时誉”。
12月17日,于天津明星大戏院首演新编剧目《新白蟒台》,饰王莽。
12月18日,于天津明星大戏院首演新编剧目《楚宫秽史》(即《楚宫恨史》),饰伍奢。
1934年 1月1日,夫人王慧茹逝世。
2月5日,于汉口兴记大舞台首演全部《雪艳娘》(即全本《一捧雪》),一人连饰三角,前饰莫成,中饰陆炳,后饰莫怀古。
4月20日,与陈慧琏女士结婚。
9月9日,上海荣记大舞台改建开幕,与梅兰芳并挂头牌,合演《龙凤呈祥》《宝莲灯》《新三娘教子》等剧目。
12月29日,于北平中央饭店收中华戏校学生王和霖、王金璐为弟子。
1935年 1月26日,于吉祥戏院首演新编剧目《羊角哀舍命全交》,饰羊角哀。
8月1日,父马西园逝世。
9月16日,遵父亲遗嘱,于吉祥戏院为赈济湖北水灾演出义务戏《清风亭》。
9月17日,遵父亲遗嘱,于华乐戏院为西北清真小学二部演出义务戏《甘露寺》。
1936年 1月23日,赴上海为新光大戏院揭幕演出,演出《跳加官》《天官赐福》及《御碑亭》。
2月24日,于新光大戏院首演新剧《胭脂宝褶》,前饰永乐帝,后饰白槐。
3月7日,于新光大戏院演出《战宛城》,饰张绣,小翠花饰邹氏。
3月9日,于新光大戏院演出《法门寺》,著名美国影星卓别林前往观剧并进行艺术交流。
3月16日,于新光大戏院首演新剧《马跳檀溪》,饰刘备。
7月28日,北平梨园公会改组大会,当选董事。
9月19日,主持天津中国大戏院开幕式并剪彩,演出《跳加官》《天官赐福》及《群英会·借东风》。
11月,在《实报半月刊》上发表署名文章《演剧近感》,提出“剧艺要复古,含义要取新”的艺术理念,并以此作为毕生的艺术指导思想。
1937年 1月22日,于长沙收李慕良、朱耀良为弟子。
3月7日,与人合股投资北平新新大戏院落成,任董事长,于开幕仪式上亲致欢迎词,并演出《跳加官》《天官赐福》及《龙凤呈祥》。
5月1日,为上海黄金大戏院重张揭幕并致词,演出《跳加官》,与张君秋等合演《龙凤呈祥》。
5月,于上海收马盛龙为弟子。
6月13日,于上海收周啸天为弟子。
1938年 4月23日,于新新大戏院首演新剧《串龙珠》,饰徐达。由于该剧表现反抗异族压迫,立即被日伪当局禁演。
9月19日,于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串龙珠》,该剧被媒体誉为“富有民族意识,描写人民痛受异族压迫,恨而抗争”。
10月5日,于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新剧《春秋笔》,前饰张恩,后饰王彦丞。
在沪演出期间,与张君秋、叶盛兰、刘连荣、马富禄被观众誉为“扶风五虎”。
1939年 1月13日,新新大戏院冬赈义务戏,与程砚秋合演《宝莲灯》。
7月28日,于新新大戏院演出《清风亭》,日本戏剧研究者青木勇在现场为之拍摄电影。
9月6日,新新大戏院改建竣工,舞台悬挂新制汉代武梁祠画像石图案守旧,配以宫灯装饰舞台,古色古香,韵味典雅,令人耳目一新。
10月12日,于西来顺饭庄收言少朋为弟子。
11月28日,于新新大戏院首演新剧《临潼山》,饰李渊。
12月15日,著名画家蒋兆和为之绘半身便装像,景孤血题赞,吴幻荪书写,被誉为“三绝”。
1940年 5月20日,赴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由孙兰亭、汪其俊约请上海文化名人著文,编辑出版《马连良专集》。
演出期间,特聘郭春山先生执排全部《大红袍》,因后部涉及戚继光抗倭,当局作梗,未能露演。
9月中旬,新新大戏院被迫出让。
1941年 在北京、天津、青岛、烟台等地巡回演出。
1942年 5月25日,于天津中国大戏院首演新剧《十老安刘》,前饰蒯彻,后饰张苍。
9月9日,于沈阳国际剧场演出打炮戏《苏武牧羊》,具有号召民众持节完志的寓意。
9月10日,与日本歌舞伎名家市川猿之助进行艺术交流。
9月19日,与日本歌舞伎名家尾上菊五郎进行艺术交流。
11月1日,为扩建伊光中学、推广中文教育,于沈阳中央大舞台连续义演十天,为该校筹款。
1943年 9月2日至10月30日,于上海天蟾舞台与于连泉、林树森、王吟秋以“四大头牌”名义公演,盛况空前。
1944年 1月24日,上海中国大戏院开幕,演出《跳加官》《天官赐福》及《火牛阵》。
12月22日,与尚小云、荀慧生等和朝鲜舞蹈家崔承喜进行艺术交流。
1945年 7月5日,于华北广播协会清唱,与尚小云、谭富英合演《战蒲关》,饰刘忠;与谭富英、金少山、江世玉合演《百寿图》,饰管辂。
9月1日,为慰劳西苑被营救脱难将士,于净慈寺将士招待所演出义务戏《苏武牧羊》。
1946年 1月15日,于国剧总会发起成立戒烟办事处,作为主要出资人提倡梨园界同仁集体戒烟,并起草戒烟登记启事。
3月7日,受邀赴沪,参加包括宋庆龄主办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赈济湘北及各省饥民筹款义演,宋美龄、莫德惠主办东北救济会赈灾义演,中国劳工协进会筹募基金义演等演出。
8月21日,因1942年冬赴东北演出事,被北平当局诬陷,返回北平。
1947年 6月,被诬之事澄清。
7月22日,参加包括北平国民互助协进会主办的救济难民义务戏、河南旅平同乡会救济豫籍难民义务戏、热河同乡会赈灾义务戏等演出。
9月3日,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参加杜寿委员会主办的救济水灾义演,与梅兰芳等人合演《龙凤呈祥》。
9月11日,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参加梅兰芳等发起的救济伶界义演,与梅兰芳等人合演《四郎探母》等剧。
12月5日,扶风社重张,于上海中国大戏院,与张君秋、叶盛兰并挂三大头牌,演出《龙凤呈祥》。此次演出为期四个半月,因病辍演。
1948年 11月11日,赴香港休养。
12月20日,以“马连良、张君秋、俞振飞剧团”名义,于香港娱乐戏院演出打炮戏《龙凤呈祥》。
1949年 1月,应香港胜利影业公司之邀,拍摄电影《借东风》《梅龙镇》《渔夫恨》。
11月6日,应昆明市市长曾恕怀之邀,为昆明市政府筹募医疗卫生设备费,于云南大戏院演出义务戏《四进士》等。
12月1日,于昆明收徐敏初、王慧群为弟子。
1950年 5月24日,于香港利舞台演出马派名剧《春秋笔》。
9月27日,上海中国大戏院孙兰亭病逝,为孙氏遗族筹款,于香港太平戏院与杨宝森、王泉奎等演出义务戏《范仲禹》,饰前部范仲禹;大轴全体反串《八蜡庙》,饰费德功。
年内,于香港收汪正华及粤剧名家邓永祥(新马师曾)为弟子。
1951年 10月1日,秘密抵达广州,受到中南局方面的热烈欢迎,演出21场。
冬,抵达武汉后,与张君秋合组中南联谊京剧团,开始巡回演出。
1952年 3月10日,中南联谊京剧团于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打炮戏《四进士》。
5月,母亲满氏逝世。
7月1日,于北京饭店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8月5日、11日,为艺培戏校(北京戏校前身)筹款,于音乐堂分别演出义务戏《群英会·借东风》《四进士》。
8月19日,成立马连良剧团,于天津中国大戏院演打炮戏《甘露寺》。
11月27日,荣获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
冬,于牡丹江收李玉书为弟子。
1953年 10月4日,与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等人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
12月18日,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抵达鞍山,为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开工典礼筹备演出。
1954年 2月28日,参加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第六总分团,担任华北地区解放军的慰问演出工作。
10月28日,任北京市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理事会理事。
1955年 8月29日,于北京丰泽园收童祥苓为弟子。
11月,马连良剧团与北京京剧二团合并,成立北京京剧团,任团长。
12月1日,于天桥剧场举行建团演出,与谭富英合演《十道本》,饰褚遂良,谭富英饰李渊。
12月2日,于天桥剧场举行建团演出,与谭富英、裘盛戎合演《潘杨讼》,饰寇凖,谭富英饰杨继业,裘盛戎饰潘洪。
12月3日,于天桥剧场举行建团演出,与谭富英、裘盛戎合演《群英会·借东风》,饰诸葛亮,谭富英饰鲁肃,裘盛戎饰黄盖。
1956年 9月1日、3日,为庆祝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于音乐堂与尚小云、张君秋、吴素秋、谭富英、奚啸伯、陈少霖、李和曾等演出《四郎探母》。
9月20日,任首届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第一副主任委员。
冬,参加北京电影制片厂彩色舞台艺术片《群英会》《借东风》的拍摄工作,饰诸葛亮。
12月21日,于长安大戏院演出整理重排剧目《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饰诸葛亮,谭富英饰刘备,裘盛戎饰张飞。
1957年 1月2日,于长安大戏院举行二次合团纪念演出。与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合演《龙凤呈祥》。
春,于武汉收关正明为弟子。
8月26日,于瑞珍厚收丁英奇为弟子。
1958年 7月13日,于工人俱乐部首演改编剧目《大红袍》,饰海瑞。
7月19日,于工人俱乐部首演改编剧目《秦香莲》,饰王延龄。
冬,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汉学家艾德林观看《十老安刘》《胭脂宝褶》《四进士》等多部马派名剧并进行艺术交流。
1959年 1月12日,于人民剧场与中国京剧院合演新剧《赤壁之战》,饰诸葛亮。
3月9日,于工人俱乐部首演老舍新剧《青霞丹雪》,饰冯丹雪。
3月26日,于工人俱乐部首演新编剧目《赵氏孤儿》,饰程婴。
4月30日,收河北梆子演员王书琪为弟子。
6月4日,收梁益鸣为弟子。
7月9日,于音乐堂与叶盛兰、袁世海合演《借赵云》。
7月23日,收徐明策、刘成高为弟子。
9月11日,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0月9日,收杨淑芬为弟子。
11月7日,收高一帆为弟子。
1960年 2月4日,于工人俱乐部与裘盛戎合演改编剧目《舍命全交》。
4月29日,于人民剧场首演孙承佩新剧《官渡之战》,饰许攸。
6月,于宁夏收方继元为弟子。
7月,于东来顺饭庄收尹月樵为弟子。
9月15日,于工人俱乐部首演吴晗新剧《海瑞》(即《海瑞罢官》),饰海瑞。
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艺术委员会、福利委员会副主任。
1961年 4月30日,于工人俱乐部与赵燕侠合演《乌龙院》。
11月22日,于人民剧场收冯志孝、张学津为弟子。
1962年 6月30日,任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并传授《审头刺汤》《借东风》《赵氏孤儿》等剧目。
年内,收李博华、田中玉、朱秉谦、迟金声、张克让为弟子。
1963年 2月5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2月28日,任北京市文联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4月,于北京收河南越调名家申凤梅为弟子。
4月底,率北京京剧团赴港澳演出近三个月,演出《赵氏孤儿》《四进士》《淮河营》等剧目。
秋,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铡美案》,饰王延龄。
1964年 5月16日,于广和剧场最后一次演出传统戏《四进士》。
7月9日,于工人俱乐部参演现代戏《杜鹃山》,饰郑老万。
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5年 8月18日,于工人俱乐部参演现代戏《南方来信》,饰杨老青。
冬,与张君秋同被调入北京市京剧二团。
1966年 6月4日,于和平里第五俱乐部参加最后一次演出,与张君秋合演现代戏《年年有余》,饰雷老四。
12月16日,因在“文革”中不断遭到迫害,于北京阜外医院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