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创造 勇于革新

大胆创造 勇于革新

这次首都戏曲工作座谈会所提出的推陈出新问题、封建道德问题、鬼戏问题、历史剧的古为今用的问题和舞台艺术革新问题等,确实都是当前戏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这次座谈会特别强调:推陈出新是我们戏曲工作的中心问题。过去,在推陈出新的道路上,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守,而不是粗暴;因此,我们今天主要反对的,也应该是保守。我感到:这真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环节,而且也是实事求是的。

和其他兄弟剧种比起来,我们京剧是比较保守的。我们的艺术资本,比较雄厚,这当然也是事实,但由此就产生了“既老且大”的骄傲自满思想。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地改进着,但是,步子走得慢,改得比较少;结果当然是成绩不多,效果不大。这首先是由于我们对于辛勤学来的东西,总有一种偏爱,不愿意轻易改掉;同时,我们也有一种坐享其成、害怕困难的思想,守旧容易创新难。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上还有一些保守势力在影响着我们。他们总觉得,一切都是老的好,新的不好;不改的好,改了不好。老的既然都好,我们又何必费力不讨好地去改呢!

这次座谈会指出,今天的戏曲,一定要适合社会主义时代广大人民的需要。我们是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舞台,应当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阵地,而绝不应该宣传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可惜我们过去,至少是没有多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来考虑这个问题。于是,一些坏戏,也就出现在我们的舞台上,给了观众坏的影响,也给戏曲事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我们北京京剧团,也并不例外,演了一些坏戏。正如同志们所指出的:我们的传统剧目,大都产生在封建时代,即使是一些具有民主性精华的好戏,也不免掺杂着若干封建性的糟粕。要想使这些传统剧目,适合于我们今天的舞台上演出,就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换句话说,就是要改:坚决地改,彻底地改!

我自己过去演出的剧目中,也有一些不好的戏。我也愿意和大家一道来改。能改好的,就改;改不好的,我就丢掉它,决不再演!推陈的目的,在于出新。因此,在戏曲工作中,仅是整旧,那不过是走了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走第二步:创新。

创新,应该包括两方面:历史剧和现代剧。这是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但是,为了使我们的戏曲能够适合社会主义时代广大人民的需要,那么,创造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的、歌颂新时代英雄人物的、现代题材的戏曲,就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戏曲工作者的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京剧工作者,当然也不应该例外。

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能不能表现现代生活呢?

明朝的戏剧家,既然能用明朝的当代题材写出和演出了《鸣凤记》;清朝的戏剧家,既然能用清朝的当代题材写出和演出了一些清装戏,那么,我们这些生在今天社会主义时代的戏剧家们,为什么不能用我们现代的题材,来写出和演出现代戏呢?更何况近几年来,我们的京剧舞台上,已经出现了《白毛女》《智取惯匪座山雕》《八一风暴》等比较优秀的现代剧目呢。我觉得:这些戏,比起一般的传统剧目来,不仅在思想性上,就是在艺术性上,也并不逊色。这就说明我们的京剧观众,为什么也很爱看这些现代戏的原因了。

当然,京剧表现现代生活,从剧本到表演、到音乐、到舞台美术,是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探讨、研究的。但是,我深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吸取教训,丰富经验,提高质量,终于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能取得极高成绩。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我不仅要努力在创造革新方面有所尝试,还愿意以自己的一点艺术经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的青年演员们,使他们在表演现代生活的京剧中,能够获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决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大胆创造,勇于革新,不断探讨,不断实践,我们一定会超越前辈,在我国戏剧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原载:1963年9月23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