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传艺散记
宗白
一个初秋夜晚,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坐在庭前核桃树下藤椅上,正跟他的弟子冯志孝听着录音机里放出的《淮河营》的唱腔。这是中国京剧院青年演员冯志孝几个月以来向马连良学习这出戏的成果,请老师给予指导。
当马连良听到蒯彻奚落栾布的那段[西皮散板]“听罢言来笑盈盈……要求救你只好另请高明”时,突然欠起身来对冯志孝说:“你这段散板唱得太拖了,尺寸再快一点才好。”接着又分析蒯彻这一人物心理:“他本是告老还乡的人,对刘家乱事不愿再管,可是栾布硬把他拉到淮河营来,央求他去顺说刘长起兵讨伐吕氏。蒯彻心里老大不痛快,当他看到栾布在营里被刘长捆绑起来的时候,他心想,谁叫你爱管闲事,这才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他人。蒯彻是在这种埋怨、激动而又有点嘲笑的情绪下,才唱出那段[西皮散板]的。所以唱的时候,切记不可一字一板,要像说话那样自然、流畅,把情感紧密连贯起来。这样,人物情绪才能表达出来。”这一番话,冯志孝得到举一反三的体会。
马连良的念白是“千斤念白四两唱”,最见功夫。通过这出戏,他传授了念白的诀窍。蒯彻顺说刘长有一大段白口,马连良一再指点冯志孝,要注意发音的轻重、快慢,要有节奏感,同时在疾徐顿挫之间,要和身段、手势、眼神结合起来,人物就会生动了。譬如,当蒯彻念到“……其罪一也”时,马连良很认真地对冯志孝说:“不能把‘其罪一也’四个字一起念出来,那样就不突出。应当在中间有个停顿。念到‘其罪’二字时,略一摇头,长髯飘动,接着竖起手指,然后再念‘一也’。”他说,这叫作词断意不断,这种白口与动作的表演方法,最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他讲过这番道理之后,又从椅子上站起来,特地做了一次示范表演。
他们听完录音,夜已深了,可是马连良毫无倦意。他在核桃树下慢慢地活动身子,忽然对冯志孝说:“走台步也是一门学问,要细心研究才能领悟。”他接着说,走台步时心里要有“锣经”,可是又不要步步都踩锣鼓点,如果这样,在台上就成了机械人。最好是似踩不踩,一方面要有锣鼓的约束,一方面又要照顾身子的活动自由和人物的身份、性格、年岁的特点,这样走起来才能贴切剧情,给人以美感。
(原载:1961年9月20日《北京晚报》)

《淮河营》演出后,马连良与袁世海(左)、冯志孝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