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的由来
2025年09月26日
船闸的由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船闸的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处由于五岭迤逦,秦军行军和运输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决定在山岭间开凿一条运河,沟通长江与珠江的水系。他命令监禄开灵渠,路线选定在湘江和珠江支流漓江的分水岭上。渠长60公里。因为灵渠处在高山之上,湘江和漓江的水位相差很大,最高处的比降达1/160(160米的河道两端水位差是1米),超过了适合于航行比降的20倍,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发明了斗门,斗门又称徒门,就是现在船闸的闸门。在运河水位比降较大的地方,筑起一个个斗门,斗门上设有斗杠、斗脚、斗编等专用设施,作放水和堵水用。当船进入斗门后,堵严入口,打开前进方向的斗门,水就流入下一个斗门内。等到水位一样高时,船就顺利地进入到前方的斗门内。照此办理,每过一个斗船就进入水位较高的河段。这样,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运河就出现了。而在国外,直到1497年才在欧洲出现第一个厢式船闸
灵渠全程自唐宝历元年设斗门18座,至宋增设到3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