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报的由来

中国电报的由来

电报传入中国,为时较晚。当欧美各国早已线路密布全境、电报已被广泛应用的时候,中国还是靠驿站通信。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船政大臣沈葆桢首次奏请设立电报局,详述电报局对于通信的便利,虽经批准,迟未实现。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便利传递军情起见,才在大沽口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间架设电线,试办电报。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9年之前,即1870年,丹麦的大北水线公司早已由海参崴敷设了一条海底水线到日本的长崎,再由长崎延伸到我国的吴淞。中国人自办对民众开放的电报,开始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第一条线路也是始于天律,沿运河经镇江到上海。电报总局设于天津,盛宜怀为总办,聘丹麦人为总管。但早在10年前,大北公司的水线亦已接到上海,设局营业了。所以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的电信交通事业尚在胎中还没有呱呱堕地的时候,对外咽喉早已被帝国主义外商们牢牢地控制住了。

1930年底,国民党政府特意组织了一个国际电信交涉委员会向大北等公司交涉。但结果,仅仅换得该公司等向交通部领取水线登陆执照和收回了该公司等的发收权。倒是福州电报局职工会,在一些青年进步分子领导下,以断然手段,截断了大东公司的水线。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大陆一扫而空,这才结束了中国电信事业的屈辱地位,并使国内电信事业和国际电信事业得以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