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邮的由来
2025年09月26日
军邮的由来
我国军邮早在周朝即具雏形。汉唐时,军讯传递邮驿担任。宋代,驿传分三等:步递、马递、急足递。元代各州县广设急递铺,遇军情紧急,日夜兼程,铺铺相接。明清时,这种军邮制度日趋完善。
辛亥革命后,1913年北洋军阀曾设立随军邮局,建有军事邮递所,并备有军事邮戳。抗日战争开始,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曾在全国各战区及远征军驻地普遍设军邮机构,分别由交通部邮政总局负责管理及后方勤务部专司监察。人民邮政的军邮组织是在红军诞生以后出现的。当时,在井冈山有“传山哨”、“递步哨”的通讯组织。1928年,湘赣边区正式设立“赤色邮政”,明文规定红军指战员与家属通讯由部队机构盖章可免贴邮票直接寄出。抗日战争后,晋察冀边区发行了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图案为一持枪军人跨步冲锋,无齿孔,无面值,专供军人贴用。
解放初期,军委通讯部曾与邮政总局联合印制“军人贴用”邮票,分海陆空军三种。后由于实行军衔制,干部发信,要贴邮票,义务兵则盖“免费军邮”戳,呈三角形。中度曾停止使用15年。1984年10月1日又恢复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