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的由来

密码的由来

我国宋代的军事家曾公亮收纳了当时军队中必用的40个军用短语编成密码本,另以没有重复字的五言律诗一首(正好40字)作为解码“密钥”。这40个军用短语分别为:“1、请弓;2、请箭;3、请刀;4、请甲;5、请枪旗……35、战大捷;36、将士投降;37、将士叛;38、士卒病;39、将军病战;40、战小胜。”

当部将率部出征时,主将发给部将一本密码本,并约好用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密钥”。比如,双方事先约定以杜甫的《春望》为“密钥”。该诗全文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战斗进行中,如急需增拔弓、箭,统兵部将从密码本中查出“请弓”为1号短语,“请箭”为2号短语,然后再在《春望》一诗中找出其第1、2字分别为“国”和“破”。此将领即可拟普通公文,公文中混编入“国”和“破”二字,并在此二字上加盖自己印章。主将收到公文后,就可紧急调集弓和箭前去增援。

这种密码通讯方法,保密性很强,不但敌人看不懂,连送信人也看不懂;只有持密码本、约定解码“密钥”,即使敌人获得密码本,也还是破译不了。因此是一种很可靠的秘密通讯手段。曾公亮编制的密码现在看来比较简单,但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突破,在世界上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现代密码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