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邮票的由来

变种邮票的由来

邮票在印制过程中,偶有不慎,会使图案或文字说明出现微小的差错或缺陷,称之为“变种”邮票。而这种“变种”邮票由于一旦被察觉。就会立即被收回或销毁,得以流传的极少,所以也就成为集邮家们不惜重金搜求的珍品。

“变种”邮票必须是在付印过程中连续不断发生的“病态”。1865年,法国发行面值20生丁的“桂冠帝国”邮票,图案是拿破仑三世头像。由于印刷失误,每12枚同一图案邮票中,就有一枚“变种”产生,即拿破仑头像的鼻尖上多出了一条白色条形斑点,活似动物的一只角。这枚“长角的拿破仑”邮票被集邮家们视为“价值连城”的珍品。

当然,邮票发行部门是不会故意将有差错缺陷的邮票发行出售的。一经发现,问题大的,会立即毁弃;正在发行的,会通令停售,缺陷能够弥补的,会进行整修后,重新付印发行。1937年,法国发行面值90生丁笛卡儿纪念邮票时,不慎在画面文字说明上出现了差误,即将文中的《DISCOURSDELAMETHODE》(方法论)误 写成了《DISCOURSSURLA METHODE》(关于方法的论说)。本来,这套邮票已寄往全国各邮局,准备于下星期一发行,结果有人在星期六发现了这一差错,邮政总局立即下令禁售。但是仍有个别地方邮局为照顾关系户卖出了几枚,致使该枚邮票身价一跃超过三法朗。为了制止疯狂的投机倒把,邮政总局只好将错就错,出售这枚有缺陷的邮票,使“变种”成为普通的品种,自然就失去了它的特殊价值。这种情况,是罕见的例外。

为了搜集到“变种”邮票,集邮家们可谓煞费苦心,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每收到邮票新品种,都要用放大镜细细观察,有的还要设法找到原始版本加以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