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信封的由来

欧洲信封的由来

欧洲好多国家的语言中,“信封”这词源于拉丁文中的一个动词,意思是“演变”。据载,古代欧洲的书信是不加信封的。公元前10世纪,亚述人在粘土片上刻写书信,然后密封在粘土容器里烧制成陶器。收信人需要打开“陶信封”才能读到信。到了11世纪,诺夫哥罗德人把公文刻在白桦树皮上,收信者及地址另写在公文树皮条上,把桦树皮信卷成筒状后,由邮递人员传送。很明显,这种不加信封的信件,只能对不识字的人保密。

这时,中国的火漆经印度传入了欧洲,很快成为欧洲各国保守通信秘密的法宝:人们把书信折成两层,再用火漆加封。这种方法长期被欧洲各国广泛采用。另外,法国还有一种习俗,用不同的漆色表明信的不同内容:红漆是表示官方文件,白色代表婚嫁喜庆,棕色是赴宴请帖,黑色则是丧事死讯。

直到公元17世纪,欧洲才出现纸制信封。1820年,英国开始成批生产邮寄用的信封。24年后,两个伦敦人制成生产信封的第一台机器。此间,1840年,一种贴有邮票的信封在英国首次发行,但不久因使用的人极少,这种信封不得不停止出售。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信封的好处,各种形式的信封纷纷问世,发展到现今的五彩缤纷的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