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旦堡战役
沈旦堡战役
在1905年1月结束之前,两军沉寂的状态再次被打破了。由奥斯卡·格里彭伯格指挥的俄罗斯帝国第二满洲军已经建成,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1905年1月25日,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给沙皇尼古拉二世发了封电报,简单说了两件事:其一,俄罗斯帝国陆军已开始反攻日本帝国陆军右翼;其二,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是零下十六摄氏度。直到几天后,俄罗斯帝国陆军开始大规模包抄日本帝国陆军左翼,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所发电报的全部意思才浮现出来。俄罗斯帝国陆军此次袭击的主要目标是一个叫“沈旦堡”的村子。沈旦堡是日本帝国陆军左翼在西北面的主要据点。1904年10月,沙河会战结束之后,日本帝国陆军就一直控制着沿沙河南岸绵延五十多英里的区域。沙河是浑河的一条支流,流向基本为自西向东,距离奉天以南十英里到十五英里。俄罗斯帝国陆军与日本帝国陆军隔沙河而望。俄罗斯帝国陆军据点在偏西北的新民屯[1]方向。新民屯是辽河西岸的中国城镇。俄罗斯帝国陆军的大批补给都是从新民屯运过来的。沈旦堡在奉天以南三十多英里,位于浑河与铁路形成的夹角地带上。在沈旦堡大约有一百座农舍。这些农舍周围是高高的土坯墙,墙厚约三英尺,墙上打了很多射击孔,形成了极好的防御工事,并且附近非常开阔、平坦。虽然浑河是驻沈旦堡的军队侧翼的天然屏障,但在每年这个季节,河水结冰,冰厚数英尺,人车均可安全通过。俄罗斯帝国陆军有八万五千多人,配炮不下三百门,沿浑河西岸向南,行至沈旦堡西南几英里的地方,从这里穿过结冰的浑河,并占据了日本帝国陆军曾建有哨所的两个村子。1905年1月26日,俄罗斯帝国陆军继续前进。在路上,俄罗斯帝国陆军遇到的抵抗越来越激烈。在与日本帝国陆军激战了一场之后,俄罗斯帝国陆军夺取了沈旦堡东北几英里的一个村子—沙河堡。此后,战斗开始全面展开。要包抄日本帝国陆军左翼,俄罗斯帝国陆军就必须攻占沈旦堡。俄罗斯帝国陆军铁了心要达成这个目标。1905年1月27日,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先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描述了发生的各次战斗,最后声称:“经过一场恶战之后,在工兵的协助下,我军克服了所有人为障碍,进入了沈旦堡村。这个村子很大,防御工事非常坚固。”但遗憾的是,此时宣布俄罗斯帝国陆军取得胜利还为时过早,或者说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俄罗斯帝国陆军是进入了沈旦堡,但一场激战后又被赶了出来。毫不动摇的日本帝国步兵坚守着沈旦堡村布满射击孔的围墙,从来没被俄罗斯帝国步兵赶走。日本帝国陆军取得捍卫沈旦堡的胜利是这场战斗的转折点。它阻碍了俄罗斯帝国陆军侧翼的行动,为奥保巩赢得了调集援兵、实施反击的时间。俄罗斯帝国陆军是从西和西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的,其目的是包围日本帝国陆军左翼。但因为日本帝国陆军左翼的兵力得到了补充,所以俄罗斯帝国陆军面临着反被日本帝国陆军包抄的危险。在沈旦堡的西南面,俄罗斯帝国陆军又被日本帝国陆军赶回了浑河沿线。很快战斗就集中在了沈旦堡西南几英里的黑沟台村。不过,发生在黑沟台的战斗并不只是冲击哨所那么简单。俄罗斯帝国陆军的构成包括第八军的两个师、两个步枪旅、第十军的一个师、一个预备役步兵师的部分兵力、西伯利亚第一军的部分兵力和帕维尔·伊万诺维奇·米先科麾下的大量哥萨克骑兵。1905年1月27日和1905年1月28日,战斗变得异常激烈,日本帝国陆军成功占领了黑沟台及周边据点。之后,日本帝国陆军屡次受到俄罗斯帝国陆军的夜间袭扰,但最终,俄罗斯帝国陆军接受了战败的事实。如往常一样,俄罗斯帝国陆军方面的说法前后不一,先是长篇大论地罗列自己取得的节节胜利,但最后又莫名其妙地承认自己战败并撤退了。现在看来,袭击沈旦堡的俄罗斯帝国陆军并没有攻占沈旦堡,遭到了日本帝国陆军火炮和机枪的攻击。俄罗斯帝国陆军炮兵无法压制住日本帝国陆军火力,结果俄罗斯帝国陆军二十六名军官阵亡,一千六百名士兵伤亡。消息传来,俄罗斯帝国的朋友深感失望。他们曾认为战争局势终于开始扭转,俄罗斯帝国陆军即将取得第一场胜利。在圣彼得堡的一些急不可耐的战略家指出,沈旦堡距离辽阳只有几十英里,俄罗斯帝国陆军占据沈旦堡将对日本帝国陆军的撤退路线形成严重威胁,日本帝国陆军必须从沙河沿线全面撤退。但可叹的是,就在人们沉醉于令人浮想联翩的推测之时,俄罗斯帝国陆军右翼已经在全面撤退之中,并且正在极力摆脱日本帝国陆军火力造成的困境,遭受的损失极其惨重。以黑沟台为中心的战斗持续了五天,直到最后都没有分出胜负。出于对据点安全的考虑,日本帝国陆军攻占黑沟台十分必要。日本帝国陆军屡次进攻黑沟台,但都被俄罗斯帝国陆军击退。大山岩的电报言简意赅,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人是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的。大山岩说:“目标尚未达成,我鼓励所有部队发起夜袭。所有参与夜袭的部队都料到可能会被俄罗斯帝国陆军歼灭。我军几次尝试进攻,但遭俄罗斯帝国陆军大炮,特别是机枪的重创。尽管如此,我军所有部队仍继续全力进攻。5时30分,俄罗斯帝国陆军无法抵挡住我军的有力进攻,开始撤退。9时30分,我军冲入黑沟台,完全占领了黑沟台。”此次战斗的最终结果是,日本帝国陆军牢牢占领了浑河两岸和奉天以南的阵线,并且使俄罗斯帝国陆军伤亡超过一万人—很可能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战争中,使人付出巨大代价的不是开头,而是结尾;不是进攻,而是退敌之后的自行撤退。俄罗斯帝国陆军大举进攻日本帝国陆军左翼失败的消息被完全证实后,人们立刻了解到指挥此次行动的是俄罗斯帝国第二满洲军的指挥官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辽阳会战结束后,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成立第二满洲军,并交由奥斯卡·格里彭伯格指挥。当时,俄罗斯帝国和法国的新闻界对此进行了大肆宣传。它们说,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终于有了一支“配得上俄罗斯帝国实力与尊严的军队”,并且他得到了一位能够与他分担压力、共同指挥近五十万大军的部下。当时,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与奥斯卡·格里彭伯格友好、亲切地互发了信函。随后,奥斯卡·格里彭伯格动身前往哈尔滨,主管组建俄罗斯帝国第二满洲军的事务。1904年年底,俄罗斯帝国第二满洲军组建完成。此时,奥斯卡·格里彭伯格似乎已急不可耐,想要即刻显露自己的锋芒。他谋划着向日本帝国陆军左翼进攻。如果日本人准备不足,他在此次行动中可能很容易就能取得实质性战果,但最终,他的行动被日本帝国陆军击退了。此后,奥斯卡·格里彭伯格与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开始不顾体面地互相指责起来。由此,全世界都知晓了对俄罗斯帝国陆军这次进攻日本帝国陆军左翼的行动负有直接责任的是奥斯卡·格里彭伯格。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谎称身体欠佳,要求解除自己的指挥权,但真到能明显表露内心想法之时,他又怒气冲冲,声称这种操作是上司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还宣称,实际上他包抄日本帝国陆军左翼的行动成功了,只是没有增援力量守住自己夺取的阵地而已。奥斯卡·格里彭伯格高调地发着牢骚:他紧急向长官做了请示,寻求增援,但被长官拒绝了;在他撤退的过程中,战区其他部队甚至没有试着去分散日本帝国陆军火力。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还说,因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的不通情理和无动于衷,俄罗斯帝国陆军就这样生生错过了一场触手可及的大胜利。俄罗斯帝国陆军司令部内两位将军的关系非常紧张。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要辞掉俄罗斯帝国第二满洲军的指挥一职。他的要求立刻就得到了批准。之后,奥斯卡·格里彭伯格火速出发,回到了圣彼得堡,亲自到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前陈述自己的不满。奥斯卡·格里彭伯格与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各自的支持者也公开争吵起来。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的支持者很快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说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行动失败,使俄罗斯帝国陆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奥斯卡·格里彭伯格故意不服从指挥。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要对日本帝国陆军左翼采取行动的计划得到了批准,但条件是仅限于大规模的对敌侦察,不可以强行对敌全面开战。对于这些限制条件,奥斯卡·格里彭伯格名义上接受了,但内心是比较抵触的。在俄罗斯帝国陆军支援可以到达的地区之外,他毫不犹豫地与日本帝国陆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而当时的天气条件并不利于部队行动。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下令轰炸日本帝国陆军右翼和中路部队,对日本帝国陆军的前进之路造成了威胁,已尽其所能缓解奥斯卡·格里彭伯格的压力。奥斯卡·格里彭伯格与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之间的争吵实在丢人现眼。与扔下职责负气回国的奥斯卡·格里彭伯格相比,坚守岗位并极力纠正已酿成大错的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还是多了几分体面。似乎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接见奥斯卡·格里彭伯格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他并不亲切。一些消息灵通的法国人说,沙皇尼古拉二世坚定地站在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一边。就奥斯卡·格里彭伯格的抗命之举,沙皇尼古拉二世进行了严厉斥责。不管沙皇尼古拉二世频繁召令自己深感失望的奥斯卡·格里彭伯格觐见的原因是什么,但事实上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仍然是俄罗斯帝国驻中国东北地区陆军的最高指挥官,而奥斯卡·格里彭伯格在圣彼得堡逗留期间,即使没有失宠,至少也无所事事。沙皇尼古拉二世任命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考尔巴斯接替奥斯卡·格里彭伯格,担任俄罗斯帝国第二满洲军的指挥官。